军旅引路者 人生好导师一一我与指导员尹先敦二三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军旅引路者 人生好导师一一我与指导员尹先敦二三事
作者:  薛锋


我是1982年底应征入伍,到陆军第一军炮兵团三营九连侦察班当战士。部队驻地在浙江湖州,虽说是富裕之地,但军队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三营远离团部,住在和长兴县一路之隔的三天门。三天门是一个老旧的部队大院,营区的基础设施差,战士们的生活保障供应困难。院内住着铁道兵一个师部、浙江省一个地质大队、陆军一师坦克团三营和我们军直炮兵团三营,共四个大单位。院子很大,里面有小桥溪水、石子马路、山坡树林,篮球场就有四五个;院里有我们营的炮库,停放着全营十多门火炮和二十多辆牵引车;一进院子大门就是军人服务社、菜市场和邮电局,院子里的西北角是一所小学。院子北面,直接连着云峰山,在进山里的路上有一个劳改中队与一个国营茶厂,我们炮兵团的弹药库和国防工程也在山里面。三天门院子的围墙年久失修,没有完全封闭,若隐若现地和外面相通。院子大、单位多、人员杂,军民混合居住,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管理难度大,但也相对自由,有时也很热闹,有“小上海”之称。

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开始了我的战士生活。在九连时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帮助较大的是连队副指导员尹先敦。1985年7月,我考上了军校,炮兵团整编调防,驻防由湖州到苏州,尹指导员晋升到集团军政治部任干事,此后各自都忙便没有了音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营教导员李河桥那里得到了尹指导员的电话,这才重新联系上,原来他在1986年底转业回老家,安置到内乡县委工作,他儿子尹果和我同在一个城市。2010年底,时隔25年后我们在苏州见面,从此又续上了我们的友谊。回想我跟尹指导员几十年交往的点点滴滴,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一、初次相识在九连。1982年底,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三营九连。九连位于三天门大院东北角,往东、往北都是地方上的丘陵、茶园。九连在三营中无论是营房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连队经济实力和保障能力都是靠后的。喝水要人拉,饭要蹲着吃。我是从学校走进部队的,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工作,很不适应,有一种孤独感。天天听号令,跟着走;没有自主权,无从下手;不知往哪努力,使不上劲。

下连一个月左右,连队回来了一位副指导员,他就是尹先敦,河南内乡人,1972年底入伍。看上去比较年轻,五官端正,长相清秀,说话、走路、动作都不慌不忙,身上有种文化人的气息,像一名老师。我是一名学生,一见到他就自然有一种亲近感。有一天,尹指导员在训练前突然叫我,我大吃一惊,连队新兵有近20人,才几天他怎么会认识我?我慌忙答:到!他跟我寒暄了几句,他问我答,他不紧不慢,我却很拘谨。从那以后,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刚到部队不久,连首长能认识我,有种自豪感,他对我的态度和蔼,传递的是亲人般的温暖;紧张的是今后不能再混在人群里了,既然尹指导员认识我,我就不能辜负他。

团汽车连的周国华是到我们杨庄乡接兵的排长,他到我家家访过,在我人生十字路口时,他热情动员和积极鼓励我参军入伍,我十分感谢他。尹指导员不知从哪里知道我是周国华带的兵,专门去找了周排长,详细地了解了我入伍前学习和家庭情况。从此,尹指导员对我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更加关注,常常主动跟我交谈,毫无架子。他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我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团结战友,搞好学习。家长式的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就像受到老师赏识的学生一样,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油然而生。从此以后我的工作与学习更有劲头了。


人的交往始于初识,初识的良好感受为我们的友谊奠定了基础。我是在九连认识尹指导员的,虽然我在九连工作不足一年,在我15年的军旅生涯中不算长,但那是我当兵生活的开始之地。尹指导员在我由学生到军人的转变过程中,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


尹先敦军旅速写 1976年


二、篆刻印章送家弟。

当时弟弟薛源在九江读书,1983年暑假,他来部队看我,我十分开心,连队战友们很关心,特别是江都籍的,见到家乡人,多了一份热情。大家都是新兵,只能力所能及地给我们提供帮助,打饭送水,腾房顺铺。尹指导员听说后,他亲自来询问还有什么困难。薛源从未来过部队,也没有跟军人接触过,他没有想到连队首长那样平易近人,他的陌生感完全被打消了。

几天中,我带他看连队的营房、菜地、操场和炮库,还借连队训练之机让他体验了实弹射击。总之要让弟弟感到充实、新鲜,一是因为兄弟情深;二是因为他见到父母会说部队好,免得父母担心。

我弟弟也喜欢书法,听说尹指导员左手书法,字写得很好,他十分敬佩。他俩聊的话题很多,后来居然成了朋友。几天后,薛源要回老家,尹指导员特来送行,他专门为薛源篆刻了一枚精致的印章,并刻了“刻苦自励、奋发进取”边款。薛源十分感动,我也感到脸上有光。印章既是传统意义一个人的代表,也是文化的象征,尹指导员用古朴的方式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和爱护。薛源圆满地完成了四年学生生活,毕业后,分配到高校工作。他常提到当年在尹指导员那受到许多正能量的精神熏陶,他要向尹指导员那样关心他人、帮助青年大学生。可以说薛源的成长进步也有尹指导员一份功劳。

尹先敦(后排左二)在部队期间与战友们在一起。 1983年


三 、荣根和我卖冰棍。

1983年7月,前任指导员工作调离,尹副指导员晋升为指导员。他除了抓连队日常的政治教育和官兵思想政治工作外,还抓党支书、团支部的建设。在他组织下,连队团支书改选,王荣根和我当选团支部委员。战友们对我们充满信任,尹指导员对我们寄予厚望。他单独找王荣根和我一起谈话,他说:你们俩文化程度高,要带动大家搞好政治学习,开展一些文艺活动,组织读书学习竞赛。我们反复商量,认为要完成尹指导员的任务,必须要改变连队俱乐部里乐器、图书缺乏的现状,首当其冲是钱的问题,怎样才能挣钱?王荣根和我一拍即合,正值夏季,去批发冰棍卖。

说干就干,我们找来旧木板,请连队小木匠祝树林打了个箱子,找来旧棉被,去铁道兵服务社冰库批发冰棍。每根可以挣一分五厘,我们买了300根,本钱一人一半。我们头戴草帽,身穿没有领章的军装,一左一右,边走、边敲、边叫卖。活是不累,主要是刚开始放不下面子,后来就好了。我们走出三天门,沿宁杭公路到长兴火车站,哪儿人多就往哪去。烈日炎炎,口干舌燥,我俩都舍不得吃冰棍。终于在太阳落山时全部卖完,赚的钱全部捐给连队,尹指导员听说后表扬了我们。在王荣根和我的带动下,连队战士们纷纷自告奋勇积极参加,通过卖冰棍这种形式共挣了100多元。在八十年代初期,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团支部用这笔钱为连队添置了不少图书和文化器材。

八十年代初,国家刚刚改革开放,许多事需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卖冰棍既锻炼了我们,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又挣了钱,为连队做了贡献,一举两得。当时连队经费相当困难,尹指导员就带领我们养好猪,种好菜,发动战士用业余时间卖冰棍、卖废品,创收挣钱,改善连队的物质文化生活。

尹先敦国画 《九野弄清音》 2021年


四、施教有术导有方。

上政治课是指导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政工干部能力水平的标准。尹指导员做事认真细致,每次上课前他都认真备课,每堂课主题明确,内容新鲜,紧贴实际。他善于用事例来说明问题,而且大多数事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针对性强。说明他课前做过调查摸底,他能知道战士们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他的讲课很有吸引力。他上完课一般都会留出时间来让大家对一些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既帮助大家消化吸收所讲内容,又能正确引导大家,统一认识。我当时比较喜欢听他上课,也培养了我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

尹指导员还常常组织一些活动来充实大家的业余时间、丰富连队文化生活、配合政治教学,寓教于乐。他组织过大家学唱新歌,当年流行的《战士第二故乡》,我们连队人人都会唱;他组织过读书演讲活动,每人读一本书,每人写一篇读书心得,每人都要上台交流;他还组织过书法比赛,战士们摘抄一段名人名言,统一贴在墙上,由尹指导员逐个讲评打分,极大地调动了战士们对书法的兴趣。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战士们能静下心来读书写作、练字练歌,连队增添了许多文化氛围。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1983年建军节前后,团里组织了一系列比赛活动,连队取得了许多名次,这跟尹指导员平时抓学习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一个人就得了全团政治理论测试第一名、征文比赛第二名、军棋比赛第一名。团表彰发奖是在全团放露天电影之前进行的,那晚我一连三次上台领奖,这更加增添了我在部队干好工作的信心。

尹先敦国画 《暖日和风》 2021年


五、推荐调我到营部。

1983年10月,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营房门口洗衣服,走来了一名干部,此人个子不高、微胖,用一口河南话问我:“你叫啥”?我起立回答:“我叫薛锋”!接下来他问我愿不愿意到营部当通信员,由于太突然,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让我考虑考虑便走了。我被问懵了,当年班长朱文斌是第六年兵,年底要退伍,他对我训练要求很严,我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也较快,在团、营侦察兵军事比武时成绩很好,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一名。在班长的影响下,我也喜欢炮兵侦察专业,他也希望我干侦察专业。我找到尹指导员,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尹指导员笑着告诉我刚才跟你讲话的是从军政治部调来的营教导员李河桥。我表达不想离开连队的想法,尹指导员肯定地说:“去营部很不错,不过你的顾虑我可以转告教导员”。我满心期待尹指导员能把我留下,晚饭后,尹指导员从教导员那回来,他告诉我教导员初来乍到,营长夏菊芳面临转业,教导员主持营全面工作,营部需要一名军事素质精、文化程度高的通信员,你是合适的人选。营部会有许多自由支配时间,你可以更好地学习备考,明天就去报到吧。尹指导员一席话,实实在在,打消了我的顾虑。虽然离开连队情感上有些依依不舍,但对个人发展是有益的,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先当了几个月的通信员,通信员主要工作是做好营部的后勤工作,取信拿报,接听电话,接待来客,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待人接物要成熟,反应灵活,个人形象要好。当通讯员这段经历对我个人能力素养的提升起了很大帮助。

后来营部书记侯林鹏调七连当副指导员,我就当专职文书兼军械员。过去这个岗位是干部身份,叫营部书记,我宿舍门口有“书记”牌子,许多地方同志和战士家属来,常常把我当成营里领导。尹指导员常常到营里来开会,他一来营部就到我宿舍来看我,并告诉我这也是他曾经住过的宿舍,原来他是侯林鹂前任书记。他对我的工作十分熟悉,对我的指点非常到位,说的都是内行话。李教导员喜欢写文章,文才好,《解放军报》登过他的文章。我除了做一些日常事务外,还帮助教导员整理一些学习资料,结合工作写了一些战士思想动态的调研文章。后来我从李教导员处知道,尹指导员特意把我推荐到营部来锻炼的。

尹指导员转业后任内乡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他除了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外,还继续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其作品很有造诣,曾先后在多地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出了不少书,带了不少学生。退休后,他开始国画创作,被誉为“中原鹤尹”。他在诗词、书画、篆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都以他为荣。


尹指导员谦虚谨慎,为人师表,襟怀坦白;关心部下,尊重同事;他讲义气,重情义;讲大局,重团结。他优良的品质和顽强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是战友们的好首长,好兄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他的兵,我们也都快到退休年龄,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凭经验,有时创新意识淡薄,但一想到尹指导员的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我们既惭愧,又有一种受鞭策感。我们不能懈怠,要少些娱乐,多些学习;少些应酬,多些思考。工作有退休,人生没有退休。每个人都要努力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造新的高地,这就是我从尹指导员身上悟出的启示。军营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尹指导员是我从军路上的引路人,好导师!

尹先敦国画 《春满仙岛》 2021年


【作者简介】 薛锋,男,汉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2年入伍,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谋。1997年转业到苏州市人事局工作,先后担任人事局培训处科员,人事局培训中心(苏州市转业军官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2008年底任苏州市军转办副主任、人事局军官转业安置处处长兼市自主择业转业军官管理办公室主任。2019年5月任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调研员。

书画家尹先敦近照


【尹先敦艺术简介】

尹先敦,字格如,号灵山人,斋名云鹤轩,河南内乡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化部中国书画院画家,东方典藏美术馆研究员。曾任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理事,河南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阳市书协第二届副主席。


书法作品集诸家精粹于一炉,点画精到,浑厚沉郁,峻折飞动,气息畅达,创作上涉及正、草、隶、篆、行。其篆书用笔沉郁生辣,厚重华滋,充满张力;其隶书在师承汉隶、汉简基础上,广泛博纳,奇峭、灵动,富有情趣;其草书狂放中有收敛,苍茫中含雅韵,奇趣横生;其行书浑厚大气,雅俗共赏,深得人们的喜爱。


国画作品清丽雅致,布局细密严谨,蕴含书卷之气,颇具古意。尤其是花鸟画,因有书法功力筑基,笔墨精妙讲究,浓淡相宜,巧分五色,用线虽老辣苍劲,却骨力內蕴。在他笔下,菊绽金凤,兰吐清芳,得古贤妙笔意趣;鹤舞九天,松立流年,存文人万千气象。其构图奇巧精妙,经营位置极具匠心,既有传统的法度,又有现代的构成意味,对比强烈却统一和谐,画风典雅唯美,直追宋人风范,作品被国内外藏家及多家画廊收藏。

(编辑/南阳纪实/刘华影像)

尹先敦国画《战友》 2020年


尹先敦国画《摄者勇士,战疫先锋》 2020年


尹先敦篆书 胸罗腹有七言联 2021年


尹先敦草书 自作诗 《题松鹤》 2021年


尹先敦漆书对联 2019年


尹先敦国画 《松风鹤韵》 2021年


尹先敦国画 《冲天》 2021年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社旗牧原爱心捐赠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