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楚长城·探源楚文明”首站走进方城——
大关口处觅缯关 走马岭上看几多风云
全媒体记者 黄翠 张琼 文/图
“一部长城史,半部中国史。”长城,中华文明瑰宝,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人心中最特殊的文化遗产。
楚长城,“中国长城之父”。南阳,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不仅要“护”好,还要使其“活”起来、“亮”起来。
7月27日,由南阳市人大常会主办,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徒步楚长城·探源楚文明”活动,在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楚长城遗址启动。启动活动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方城县承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朝瑞宣布“徒步楚长城·探源楚文明”活动启动。
当日,岩石文(岩画)图片展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南阳师范学院主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朝瑞出席。
启动仪式后,相关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组成探访队,顶着炎炎烈日,探访大关口和走马岭处的楚长城遗址,用双脚去探索尘封已久的历史,试图找到和打开更多的长城文化。
拨开杂草,一条“土龙”若隐若现
盛夏,草木葳蕤,莽莽山野之中一座碑亭尤为显眼,近观,“中国方城——天下第一古长城”跃然碑上。这是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于2011年所题写,他的定评,肯定了方城楚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的重要地位。
碑亭附近,高高隆起一道东西走向的“土垄”,这道“土垄”便是“楚长城大关口遗址”。“大关口,曾为楚国最北边界,出关是魏,西侧是强秦。”方城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迎年指着“土垄”说,这段楚长城为古代“九塞”之一的“方城塞”,史称缯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缯关在整个春秋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楚国正是凭借着缯关强则出“方城”以凌诸侯,弱则入“方城”以守门户,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也许正是《吕氏春秋》将其列为天下九塞的真正原因。该遗址已被列为省保。
抓着荒草,爬上“土垄”,拨开丛生的杂草,向前望去,一条蜿蜒盘旋的城垣凸显出来。沿着足迹行进,每走一步都如同踩在历史的脊背上。“大家看西边,这为伏牛山东麓之对门山、旗杆山、香布袋山,诸峰相连;其东为方城黄石山西麓之擂鼓台、北岭头、尖山诸峰并列。两山耸立夹峙,形成隘道,称为‘大关口’。大关口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分别有土、石城垣等关塞工程设施的遗迹。”李迎年说,公元前678年,楚文王“伐申灭邓”后,为实现“我有蔽甲,欲以观中国之政”的政治意愿,依伏牛山、桐柏山脉形势,沿南阳盆地和黄淮海平原分界岭修筑楚长城。其东北跨越方城境内的四里店、拐河、独树、杨楼和小史店五乡镇,总长度约120公里,沿线分布烽火台38处。方城境内的楚长城主要由大关口,走马岭,转山、关山,夏路,“方城”城邑和七里岗等楚长城遗址组成。大关口一带的楚长城结构独特,有南北两道城墙并列,北城墙长810米。南城墙长640米,南北城墙相距250—380米,南城墙北内有7个土台,面积均为l2米见方,似为城堡遗迹,西端也有两道土城墙,全长约400米……
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探寻着,烈日当空,汗水模糊了眼前的景物,恍惚间似看到金戈铁马,鼓角争鸣,仿佛穿越到那个几多风云的古战场……
金戈铁马,雄关燕去笛声远
避过正午,稍作休息,探访队又向走马岭楚长城遗址驶去。
汽车在山间小道上爬行,太阳慵懒地洒在绿叶上,微风一吹,掉落一地的流光剪影,仿佛要穿越时光的沧桑,去追溯流逝的岁月。
走马岭楚长城遗址位于方城县杨楼乡,途中,探访了春秋时期的一里坡遗址,两处岩石文(岩画)遗址。随后,驶进一段崎岖山道,不知过了多久,听见一同行者兴奋地喊道:“看,那条东西蜿蜒,跨越在山脊线上的凸起,就是走马岭楚长城遗址。”
不久,车子戛然而止,停在走马岭楚长城遗址石碑处。旺盛的灌木和杂草挡在面前,探访队毫不畏惧,越过沟堑,用手拨开长着倒刺的荆棘,渐渐,一条“土龙”若隐若现。自东向西行走在“土龙”上,北侧是深沟深涧,南侧墙脚下地面下陷,显然是就地取土石砌筑长城而致。
翻下“土龙”,在一处陡峭的坡边,发现一剖面,清晰可见边沿上用大石砌筑,底层铺碎石,其上填土。“这是活土,典型的人工痕迹,符合楚长城的特点,因山就势,就地取材,有土垒土,有石用石。”南阳市文物局局长郝玉建说,这处遗址东西走向,石筑,西起贘水(上游名甘江河)东岸山冈,沿岭脊向东,到园艺村北关山西侧,全长约2000米。城垣虽已被人彻底扒毁,但仍存城垣基槽和碎石,残宽4米,碎石堆于基槽两侧,基槽走向清晰可辨。中间段仍有1米高、4米宽的碎石城垣残迹,西端有方形城垣遗迹,修筑特点与大关口楚长城遗址的修筑特点相同。
“这里曾发现一枚古代兵器‘戈’的残片,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这是继大关口楚长城遗址出土的铜戈、铜镞之后又一重大文物发现。它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方城楚长城在当时已经起到了军事防御作用和有驻军的存在。”“这处豁然开朗的平地,你们看看,像不像驻军的地方……”行走着,探寻着,发现着,不知不觉中,已夕阳西下,探访队意犹未尽,有感慨,有希冀:“楚长城的很多谜团,还需要进一步去发现去研判”“希望楚长城遗址公园能快些建成,可以很好保护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走进历史,从而激发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