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种植“药黄金”促农增收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思远 王玉贵)眼下正值黄姜夏季管理的关键时期,7月19日,在西峡县阳城镇任沟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药农聂九朝正忙着追肥、清理杂草……忙完手上的农活,他坐在地头边休憩边介绍说:“我2015年前在南方打工,因母亲年龄大身体不好,只好辞掉工作。家里没了收入来源,妻子撇下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当年我被村里评为贫困户。后来在镇上和村里的带领下,决定跟着大家一块种植中药材。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我每年种植黄姜24亩,年收入能有5万多,一点儿也不比外出打工差。”
阳城镇任沟村位于西峡、内乡交界地带,属丘陵地貌,全村总人口145户578人。2010年以来,该村借助独特的地貌,种植黄姜、元参、柴胡等中药材。自2017年开始,该村充分利用荒坡发展立体种植,在种植核桃、樱桃等经济林的同时,套种黄姜。目前全村已发展黄姜1200亩,元参480亩,柴胡360亩,每户可实现年增收4万元左右,中药材成为带动任沟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任沟村黄姜、元参、柴胡的种植只是西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缩影。据了解,该县以“培育特色经济致富一方群众”为目标,突出绿色中药材发展理念,着力发展植物草本类道地药材。在北部山区以山茱萸、连翘为主,适度发展苍术、黄精、白芨、天麻等品种;在东部丘陵乡镇以“订单”柴胡、血参、桔梗为主,适度发展黄姜、苦参等品种,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材优势生产布局。据统计,全县发展山茱萸、三岛柴胡、丹参、桔梗、连翘、苦参、黄姜、天麻等药材20多种30余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达到4.6亿元。全县中药材购销员达5000余人,季节性商贩2万余人,原生药材年出口量达500吨以上,2020年西峡县荣获“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
西峡:种植“药黄金”促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