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18
作者:  王好学

人大代表风采18

一朝脱贫为劳模践行誓言不停歇

——记从贫困户走出来的人大代表王万才

本报记者王好学通讯员段婷妍李春阳文/图

在唐河县,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2015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2017年光荣脱贫,先后荣获南阳市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第二届中国扶贫案例报告会“最美人物”称号和2020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他就是王万才,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村民,唐河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

他的经历堪称传奇。多年前,因家庭原因,王万才整天借酒浇愁、穷困潦倒,唯一的爱好就是酒后发点人生感叹。转机来自脱贫攻坚,2015年,在脱贫攻坚责任组的帮助下,王万才开始全力脱贫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种西瓜到种花生,他家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2017年12月,他领到了脱贫光荣证。脱贫后,王万才又入了党,当了劳模,还结集出版了《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并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2019年,王万才被补选为唐河县十五届人大代表。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为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代表,王万才在激动之余,有了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这不仅是莫大的荣誉,更是巨大的动力。

为了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王万才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他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他不仅对《宪法》和其他几部重要法律法规有了系统了解,对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职责有了比较清晰的界定,对地方人大的工作有了更多认知。

思想的升华,带来了行动上的改变。王万才通过参与视察、调研、讨论、表决,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参与监督的工作都是事关地方发展稳定、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事项,真正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积极履职尽责,把人大工作当作一项神圣使命,全力投入。

每年人代会期间,王万才都会结合群众需要,提一些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意见建议,今年提交的《关于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议》,就关注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入到农民的精神层面。在不久前参加的法院系统教育整顿座谈会上,他针对当前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实际,向县法院提出安排法律工作者到农村巡回普法的建议。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代表联络站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和各位代表一起,解决一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群众选咱当代表,咱就得把群众的想法说出来。”贫困户走出来的人大代表王万才,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从最初的缺少精神之钙,到后来勤思苦干,力拔贫困之根,再到当选“依法行权、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他的嬗变历程,体现了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和伟大时代意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王万才时常吟诵的诗句,他也在以实际行动步履坚实地践行着“一朝脱贫为劳模,终生奋斗不停歇”“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服务社会、造福桑梓。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