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间的每个凌晨,社旗街头,一碗碗免费爱心粥抚慰众人心——
“粥婆婆“赵桂民和她的志愿者们
本报记者 于欢
7月13日清晨5时,天微微亮,记者已在去爱心免费粥社旗县红旗路店采访的路上了。与此同时,采访对象赵桂民和她的老姊妹们正忙着洗菜、熬粥。门外,早起的环卫工们陆续到达,等待享用免费的热粥。
晨6时,记者如约赶到时,爱心粥也准时开始发派。白米粥、散着香气的粉条白菜和绽放着笑脸的人们,在初升的旭日映照下显得分外生动……
这已是75岁的方城人赵桂民在社旗创立的第三家爱心免费粥店,8年间的风雨无阻无私付出,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粥婆婆“的她享受着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大爱 清晨施粥抚人心(小标题)
得知记者来采访,排得长长的领粥队伍沸腾起来:“粥婆婆太不容易了,真是个大好人啊,可得好好报道下”。“这都是应该做的,有啥好感谢的”,面对“起哄”的人们,正在盛饭的“粥婆婆“赵桂民笑着回应道。
长队中,穿着环卫工外套的居多且站在最前面。赵桂民介绍说,开办爱心粥的目的就是为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免费早餐,现在逐渐变成了“方便粥、健康粥”,上学早的孩子和周边孤寡老人们都可以来领取,不过还是老规矩环卫工人优先站在前面。
"咱们今早吃的粉条白菜,是昨天一商贸公司献爱心送来的50箱粉条,好吃吧?”忙着给环卫工盛饭的周同珍今年57岁,这名善良的农村妇女每天早晨4点多来开门洗菜熬粥,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其实也没啥,过去在外地打工时也受过当地免费爱心粥店的爱心,现在回到老家了,年龄也大了,就想来这做做好事,帮帮别人。”
82岁的王淑先和老伴廉万松是店里年纪最长的志愿者。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听闻有个社旗来的赵老师在方城开了免费爱心粥店,退休在家的老两口很钦佩,骑着老年三轮找了好久才寻到。老两口实地一看,不走了。这一呆,就是6年。除了帮忙,老两口还经常奉献爱心捐物捐钱。“人老了,有这个机会回报社会,挺好的,我们天天忙着,看着别人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很有意义。”
在十余名志愿者的忙碌下,不到半个小时,长长的队伍渐渐变短消失,志愿者和领粥者各取所需后,快乐迎接崭新的一天。
责任 爱心集结成习惯(小标题)
晨6点35分,十几个志愿者围在一起分食剩余的一点儿粥。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周梓昂将领粥者名单交给赵桂民。
“婆婆,您看我今天表现得咋样?”这个刚放暑假的大一新生额头上冒着汗有点儿忐忑。“非常棒,你是个勤快有爱心的好孩子。”听到众人连连夸赞,小伙子很开心。“读高中时,就听说过这边有个粥婆婆免费送粥的事,很受教育也很感动,一直很向往想加入,这不,总算考上大学了,一放暑假我就过来报到,想向婆婆学习,帮助其他人。”小伙子整个暑假都要在这里帮忙。
“小周是志愿者团队年龄最小的,我很开心,原来都是老年人来当志愿者,这两年像小周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感觉爱心粥事业后继有人啦!”吃完粥,赵桂民刷着锅高兴地说。
因为要看孩子,66岁的郑文芝当天来得有点儿晚,她连声说着“不好意思来晚了”。作为“建店元老”之一的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老姊妹们上了岁数,来店里干活的频率不高了,但捐钱捐物的次数反而更多了。“但只有有空,俺们都会来,这成了大家的一个寄托,这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了。”
今天又来了新人,收拾完餐具后,按照惯例,赵桂民组织大家一起重温爱心粥志愿者入团仪式。“自愿加入志愿组织……热爱慈善、无私奉献,帮助孺弱、不计名利,成就他人、不求回报。”小小的爱心粥门前,老老少少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后发出的会心大笑,让这个被风吹着的夏日清晨分外清凉。
晨6点56分,在附近住的居民张超领着12岁的女儿来了,他们咨询如何捐馒头,父亲想借此从小培养女儿的公益爱心。
“提前拿来即可,咱这登记造册,保证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中。”赵桂民说,类似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爱心粥正是在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下,从2013年坚持到现在。
无悔 老有所为乐开怀 (小标题)
来了就是择菜、洗菜、做饭、刷碗刷锅、打扫卫生,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风雨无阻踊跃来参与?
这是记者向每一位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大家的回应出奇一致:被粥婆婆赵桂民的行为感动、也想帮助别人。
“大家高抬我了,我那有那么伟大,哈哈……”忙了一早上的赵桂民终于坐下来歇歇。
这名有着46年教龄的退休教师,自从2004年从方城城关镇五小退休后,就迷上了慈善事业。她在方城当地的爱心粥店做志愿者,后来也萌生了自己开一家爱心粥店帮助别人的想法。由于时年方城免费爱心粥店很多,已趋于饱和。这个善良的老人就瞄准了离方城很近的社旗。
2013年6月8日,她自掏腰包租房子、买厨具在社旗县城关镇泰山路开办了第一家免费爱心粥店,开始了每天凌晨4点起床熬粥做菜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早餐的爱心之旅。
刚开始时,有人不理解,闲言碎语众说纷纭。但时间是最好的炼金石。慢慢的,社旗泰山路来了一个“活雷锋”的口碑愈传愈广,众多志愿者慕名加入。
“不图名不图利,不为别的,就为了纯粹帮助别人的那种快乐和满足感。”赵桂民说,这就是她坚持到如今在社旗开办了三家免费爱心粥店的初心。
愿景 人人都能献出爱
从一个单店,到如今的三家店。赵桂民说,多亏遇到了很多热心肠的志愿者们,“这些老姊妹不仅出钱出力,还特别操心,另外两家店就是因为有了几个老姊妹们能挑起大梁了,我这才办起了第三家店。虽然更累了,但看到更多人吃到了免费的早餐,感觉很好!”
而这三家免费爱心粥店,每家店内都贴着一个醒目的告示:爱心粥不靠国家和政府投资,属民办、非盈利,全免费,全素食,慈善公益性实体;志愿者无报酬、全义务服务;爱心粥由志愿者、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捐助运作。
这份告示是赵桂民和她的志愿者伙伴们庄严的承诺。这也是每天30余名志愿者分布在三家店里择菜、洗菜、做饭、打扫无私奉献的动力所在。她们愿意做这样纯粹、只为帮助别人的人。
老人一个人租住在社旗,一切围绕爱心粥店。家人怎么看?“老伴自从做了公益活动,身体是越来越好,俺们家里人都非常支持她,有钱难买人的健康和快乐,挺好的!”76岁的老伴张天增如是评价老伴。老人还说,她的儿孙们受其影响,在方城也开了一家免费爱心粥店,这是她最自豪的事。
在刚刚过去的七一节,老人接到省慈善总会通知,代表南阳去上海参加庆祝活动,老有所为的她很激动很骄傲……
有社旗群众专门为她写了一篇名为《异地开花花更好》的表扬信,她视为珍宝妥善保存,她说,值了……
越来越的人加入志愿者团队,老人觉得这是整个城市文明素质的提升,她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右切菜者为赵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