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城乡环卫一体化 共享美好环境
本报讯(记者 于晓霞)“以前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现在每天有人清扫,村里的陈年垃圾都清理干净了。经过治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河里有鱼虾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 7月14日,谈及农村环境之变,新野县王集镇曹集村村民王巧云激动不已。
农村画卷越描越美,得益于我市大力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为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难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我市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城乡一体化布局建设农村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等措施,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长效机制,打造城乡环境治理新格局。
一把扫帚扫城乡。近年来,新野县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公司开展环卫保洁工作,在全县实行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全覆盖,打通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最后一公里"。如今,无论是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小道,洒水车、扫地车、真空吸尘车、雾炮车等机械化保洁设备司空见惯,穿着黄色马甲的环卫工人来回穿梭,“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已然成型。
记者了解到,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垃圾治理资金10.3亿元,配备保洁员35450名、保洁管理员2726名,建立了日常保洁制度及监管制度;配备村庄保洁车辆15324辆,垃圾收集桶(箱)254193个,大型垃圾运输车873辆,乡镇垃圾中转站(地埋桶)179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50座,为农村垃圾的清扫、转运及无害化处理提供保障;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彻底清除村旁、路旁、院旁、河旁、塘旁、场旁等“六旁”的积存垃圾,共计清理陈年垃圾379414吨。
共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共治垃圾“顽疾”,共享美好环境。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已实现了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全覆盖,9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