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第一书记》作品研讨会举行
一部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精品力作
本报讯(记者郝春城)7月9日,反映脱贫攻坚主题长篇小说《第一书记》作品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作品研讨会由南阳市文联主办,南阳文学院、南阳市作家协会承办,著名作家李天岑、秦俊、廖华歌、杜思高、刁仁庆,市作协主席团部分成员参加。著名评论家、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孙晓磊主持。著名作家、《第一书记》作者殷德杰、水兵(乔海军)分享了创作经历。南阳作家群部分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第一书记》是2020年度“莽原文学奖”获奖作品,讲述了豫西南宛西市林业局干部刘国梁响应组织号召,报名到地处深山的铁门镇憨沟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3年多的脱贫攻坚,带领一个极度贫困落后的村庄走向富裕文明、胜利脱贫的故事。长篇小说作品今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周大新、李佩甫、施战军联袂推荐。
研讨会上,名家们对《第一书记》进行了专业剖析和解读。他们认为,作品非常精彩,记录和描绘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礼赞伟大的时代。两位作者紧扣时代脉搏,聚集现实生活,突出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主题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人物形象突出,性格塑造独特,是一部有思想、有温度、有艺术感召力、有高度的作品,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精品力作。
李天岑说,《第一书记》聚集扶贫一线,选材好,政治站位高,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感人至深,并且敢于正视现实问题和矛盾,令人震撼。秦俊称该小说是目前同类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建议修改完善后冲刺茅盾文学大奖。他对书中细节描写印象深刻,称赞两位作者采访扎实,生活阅历丰厚。
廖华歌在阅读作品时感动落泪。她说,故事非常吸引人,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在震撼和感动中,陷入深深思考;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细节描写颇具功力,真实可信,极具个性的语言深入人心和骨髓。作品谋篇布局精心合理,匠心独运,浑然一体,具有强烈吸附力。杜思高说,《第一书记》通过两位作家的笔触,把主人公的故事放到伟大的时代背景中,刻画出形象饱满、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形象,展示出波澜壮阔的、千军万马战犹酣的画面,讴歌了党、讴歌了这个时代。
刁仁庆对小说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解析。他说,小说主要是用故事塑造人,用故事反映时代主题,用故事歌颂新思想新作为。写人物命运是这部小说的主打特色。主人公刘国梁在扶贫工作中全方位地落实党的大政方针,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精神精准扶贫,最后成为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他扶贫又扶志,解决了不少群众难以办到的实事和想都不敢想的难事。通过一系列的生动故事,塑造了刘国梁第一书记的光辉形象。
知名作家金少庚、李雪峰、祖克慰、臧建国、鲁钊、闫俊玲、文香婵等对《第一书记》也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第一书记》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艺术再现,南阳文学需要现实主义作品。两位作家虽然不是第一书记,但他们深入乡村,实地了解第一书记的酸甜苦辣和工作氛围,他们的创作源自真实的脱贫攻坚一线,所以人物刻画有力。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事件等,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中,都具有典型性,是艺术化的高度集中和概括。两位作者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呼应了党和国家的宏大行动;没有辜负南阳作家群的响亮品牌,在这场行动中没有缺场失位;没有辜负成千上万个第一书记的奉献付出。两位作者能描绘出这幅当今社会波澜壮阔的画卷,给后人留下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艺术遗产,令人欣慰。
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作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结合自身感受,直抒胸臆,诚恳地提出了鲜明而有针对性的观点。他们表示,《第一书记》将引导更多的作家投入到新时代文学艺术创作中,繁荣我们的文学事业。
与会作家就作品中的不足和瑕疵,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