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文旅产业大发展带动经济质效大提升
作者:  全媒体记者李卫红 赵洋 通讯员王鹏

方城县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文旅产业大发展带动经济质效大提升

全媒体记者李卫红 赵洋 通讯员王鹏

 

七峰山、七十二潭、德云山各具特色让游客流连忘返,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地吸引八方来客参观学习,乡村游遍地开花带富一方百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近年来,方城县探索实施“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经济强县、文旅强县、生态强县,成为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使旅游这台拉动县域经济的“新引擎”越转越高效,越转越有力。

 

树品牌——打造精品擦亮方城名片

走在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山川壮丽满眼苍翠,泉水湖泊秀丽温婉,让人远离尘世喧哗;徜徉七十二潭景区,大小形态各异的水潭被飞瀑流泉相连,如一条珍珠项链依山势蜿蜒而下;而在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牡丹、月季缤纷多彩,动物园、游乐场让人体验娱乐的极致……

说起方城旅游,这几家国家4A级景区已经成了该县靓丽的文旅名片。今年上半年,方城县逐渐摆脱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全县接待游客3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4亿元。特别是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县域3家4A级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6万人次,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龙头景区带来游客,游客形成消费市场,市场带来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方城县趁势而为,大力推介方城黄石砚、方城石猴、益姆膏、丹参茶、黄金梨、金木瓜、蚕丝被、木梳等20余类260余种特色旅游产品。其中,方城石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城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方城烩面、方城火烧、小史店花生粉浆面条、博望锅盔等地方特色饮食闻名全国,“方城”品牌越叫越响。

 

富乡村——“三位一体”带富一方百姓

一业兴,百业旺。从景点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是方城县文旅发展走出的关键一步。该县将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环境治理有机融合,“三位一体”推进农村片区治理,使全域旅游成为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动机。

每年3月中旬樱花盛开和“五一”樱桃成熟前后,赵河镇的樱桃沟就会有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谁能想到20年前,樱桃沟还是靠天收粮、靠地吃饭的穷地方,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在全域旅游的引领下,赵河镇立足实际,把目光投向生态采摘兴村的道路上来,通过举办樱桃赏花节、采摘节吸引游客,同时在樱桃沟周边发展金太阳杏、大白桃、软籽石榴、白金瓜等2000多亩特色林果基地,特色农业在全域旅游的春风下越来越红火。如今,樱桃、冬桃、金丝皇菊、“赵河甜”系列水果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已成为赵河的明星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康庄大道。

位于该县西北部的柳河镇,生态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称。近年来,该镇以生态立镇为底线,以旅游兴镇为路径,以文化强镇为动力,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培育了一批有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旅游名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其中,整合乌云山千亩林果基地、宝山寺道观、刀劈山景观、小石门水库旅游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依托龙凤山万亩木瓜生态园、段庄村王老庄自然村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建设契机,发展集木瓜育苗、种植、赏花、摘果为一体的万亩木瓜生态观光园和延伸木瓜深加工产业链条,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益双赢目标。

如今,以七峰山、七十二潭、状元川为依托的大七峰山旅游片区,和以德云山、望花湖、大乘山、普严寺为依托的二郎庙旅游片区建设正快速推进,以杨楼燕山水库湿地公园、小史店佛沟摩崖造像、马连沟为一体,广阳三贤山和汉山水库为一体的旅游片区,和独树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博望古城也正在规划建设,全县农游一体拉动就业3万多人,带动当地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万元,全域旅游已经为乡镇环境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重文化——紧抓特色勇立时代潮头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岁诞辰,红色游逐渐成为游客的首选项。方城县紧抓这一机遇,大力推广方城红色文化,助推文旅深入融合。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遗址是方城县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方城县围绕这一具有全国唯一性的红色资源聚焦发力,提升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氛围,使独树成为该县红色游的“一颗明星”。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来纪念馆参观的人数明显增多了。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参观人员8万人次。建党节前后更是达到高潮,最多一天接待团队27个,创下纪念历史纪录。”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馆馆长宁春剑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71日,在方城县杜凤瑞烈士纪念馆,来自小史店镇联沟村党员干部正在杜凤瑞的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为纪念传承“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事迹和精神,方城县先后将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凤瑞路、县城最大的广场命名为凤瑞广场,并将英雄故里赵洼村改为杜凤瑞村,为英雄修建杜凤瑞烈士纪念馆更是成了方城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次

红色文化、法治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根亲文化、岩书岩画文化、砚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方城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全县的不懈努力下,这些文化资源正不断嵌入旅游链条中,让游客真正享受到红色游、历史游、生态游、美食游等丰富多样的文旅融合产品。

 

文旅兴县风帆劲。如今,方城正全面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突出全域布局,打造精品项目,加快产业融合,注重品牌营销,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把方城建设成为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