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南阳好儿郎抢险任务中牺牲异乡;47年后,烈士墓年久失修烈士家属盼望得到修缮——
豫鄂两地携手,烈属心愿实现
本报记者徐蕾 通讯员陈军显
豫鄂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陪烈士家属扫墓 陈军显 摄
“这么热的天,从南阳到湖北,大家尽心帮我们烈士家属完成心愿,我们要好好谢谢你们。”6月30日,66岁的关学成老人带着家人来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表达全家人的谢意。
到今年7月8日就是关学成老人的哥哥关学志烈士牺牲47周年的日子,今年清明节他到湖北天门市给哥哥扫墓时发现烈士墓年久失修有损毁,在市城区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努力下,关学志烈士墓被列入近期抢救保护修缮计划,烈士家属的心愿得以实现。
南阳好儿郎,忠骨埋他乡
关学成家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姜营街道引凤庄村。他的哥哥关学志生于1950年。1970年1月,关学志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某部服役。1974年7月8日,关学志在执行一次抢险任务中光荣牺牲,时年24岁,被安葬在当时的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沉湖农场附近一个墓区。
关学成说,哥哥关学志牺牲那年,他正在上高中。接到哥哥牺牲的消息后,父亲赶到了部队。同年7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向他的父亲颁发了《烈士证明书》,授予关学志革命烈士荣誉称号。
“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于我哥牺牲这件事,他没有跟部队提任何要求,处理完后事,他带着《烈士证明书》和我哥生前用过的一条棉被回到了家乡。我哥的牺牲对父亲打击很大,我们从那时起都很少在他面前提我哥。”关学成回忆说。
关学成兄弟姐妹6个,关学志在男孩中排行老大,也是父亲的骄傲,可是关学志安葬在异地他乡,受交通和家庭条件影响,家人并不能够时常去扫墓看望。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关学成的父亲越来越挂念长眠于异地的大儿子关学志。2008年,老人委托小儿子关学成前往天门市干驿镇为大儿子扫墓。关学成记得哥哥的墓在天门市干驿镇付家湾村一条公路旁边,这里除了安葬着哥哥,还有河南省民权县的一位烈士的墓。2014年,关学成的父亲离世前,仍对葬在异乡的大儿子关学志念念不忘,他要求小儿子定期前去看望祭扫。
烈士墓失修,家属盼修缮
烈士关学志(右一)生前与两个弟弟合影(关学成提供)
前些年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如今家庭条件好了,孩子们也有车了,可是兄弟姐妹当中只剩下关学成和他最小的妹妹还健在。关学成从没忘记哥哥,他至今保存着一张和大哥、二哥的合影,那是1973年大哥从部队回乡探亲时他们三兄弟一起拍的。今年清明节前,关学成特别想去为哥哥扫墓。于是,在儿子和妹妹的陪同下,他们前往天门市干驿镇祭奠哥哥关学志。
然而,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哥哥关学志的墓碑了。找了整整两天,依然不见踪影,一家人急坏了。他们到附近村上找上了年纪的人打听,后来当地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告诉他们,因为墓碑所在地被征用建设大桥,加上年代久远,墓碑上所传递的籍贯、地址等信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时很难为烈士找到家人,当地一些爱心人士自筹资金,在距离关学志烈士墓100多米处清除杂草灌木,埋土填坑,重新安葬了两位烈士。在这位老人的带领下,他们一在片油菜田里终于找到了哥哥和另一位烈士的墓碑。
由于年久失修,墓碑已出现破损,上面的字也有缺失,墓地周边荒草丛生,这景象让关学成内心很难过。哥哥的墓需要修缮并加以保护,回到南阳后,他来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请求给予帮助。他的请求,得到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向湖北省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函,请求协助调查核实关学志烈士墓穴迁移一事。
湖北省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成立专班全力查找。前期关学成提供地址为原沉湖农场付家湾,由于天门市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原沉湖农场已分属不同乡镇,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专班人员遂一一电话联系当地政府相关人员,并通过地图进行查找确认,最终没有找到付家湾村。考虑可能是村合并之前名称,他们马上在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群中发布寻找关学志烈士墓的消息,并发动天门市各乡镇(街道)共同查找。两天后,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确认了关学志烈士墓准确位置是干驿镇八团村。他们立即赶到现场,并联系干驿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干驿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镇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等人到现场了解情况。
豫鄂同努力,修缮烈士墓
关学志烈士墓碑
6月24日,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得到湖北省天门市反馈的消息后,相关负责人立即安排姜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陪烈士的弟弟关学成一同前往天门市。从南阳城区出发前往天门市,近400公里路,开车单程便要4个小时。到达天门市后,他们不顾一路奔波的疲劳和饥饿,大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联系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褒扬科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关学志烈士墓的所在地。
烈士墓前,大伙儿眼眶湿润。“我们天门市现在正在争取建设烈士陵园,在陵园建成前先组织干驿镇政府人员对墓址进行修缮保护,待陵园建好后想把烈士墓移葬到陵园,更好地管理烈士墓,让后人永记烈士的伟绩。”天门市拥军褒扬科相关负责人告诉关学成他们。
根据《列士褒扬条例》以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天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关学志烈士家属三方协商,今年8月31日前,组织完成关学志烈士墓的修复工作。
“作为烈士家属,他们来回奔波真的很尽心,找时间我要再去一趟湖北,专程进行感谢。”得知湖北、河南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烈士上下奔走,关学成和家人心里很是高兴。他们表示,以后的清明节都会抽时间带儿女来看望亲人,追思烈士。
“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魂灵。”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正在开展“为革命烈士办实事”活动,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整合各界力量,构建协同高效的合作联动机制。拓展新渠道、探索新方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方式,提高寻亲效率,共同挖掘整理英烈故事,传播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大力推进烈士信息、烈士亲属信息和烈士纪念设施信息的融合和对接,让更多烈士魂归故里,让更多亲人也能追思祭奠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