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构筑“党建链”
全域党建绘就“天蓝水清”画卷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秦会娟)南召县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党建理念,通过建立联合党组织,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构筑“党建链”,依托党的组织优势撬动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集聚优势动能,合力攻坚、力求突破,以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党建链条协调、带动了各方力量,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南召县环保局面得到显著改观。”6月10日,南召县环保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如今南召县空气质量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粉体、石材等行业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行业标准持续完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南召县在推进全域党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中找到了“因需而建”等三把“金钥匙”——
“因需而建”。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工作才能有效有力。而通过建立联合党组织可以把相关的力量有效扭结在一起,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让每名党员在污染防治一线发挥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南召县围绕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建组织、强堡垒、促运转等措施,用全域党建理念,统筹了各个方面的资源,打破了体制、区域、层级、行业和部门边界等制约,把多方面的力量统统用组织形式集中起来,形成攻坚合力,污染防治攻坚的“拳头”更硬、也更加有力。
“主体多元性”。在联合党组织中体现多元化,打破原来方方面面的限制、界限,把能够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主体都纳入进来,在一个战斗堡垒里面集中发力,县直党组织与乡镇党组织条块分割、工作分离,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乡镇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的有效落实。建立联合党组织后,把所有与乡镇污染防治工作有关的部门全部纳入进来,形成合力,真正发挥作用。
联合党组织关键在用,用则灵,不用则废。南召县通过建立联合党组织促进了县域内资源整合,扭转了村与村、乡与乡、部门与部门之间各管一摊、单打独斗的状态,打破了阻碍,由联合党组织当“协调员”“大管家”,统筹各方利益诉求,使乡、部门、村组抱团发展、互惠互利。
“目标统一性”。建立污染防治攻坚联合党组织,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推动区域环境有效治理。只有把联合党组织工作的重心放在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上来,才能使党组织的工作有的放矢,党员的目标同向,党建引领作用才能真正体现。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南召县利用全域党建,建立污染防治攻坚联合党委,统筹解决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党建工作“面”“点”推进不平衡、基层党建“合力弱”“资源散”“灯下黑”“两张皮”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污染防治攻坚领域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此外,南召县污染防治攻坚联合党委建立了定期会商协调、实行清单管理、强化考核评价等一套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各方的合力,在南召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