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背景新颖,关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
作者:  赵明禄

南阳名师杨要理、马成霞分析2021高考数学卷


试题背景新颖,关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

  

      本报讯(记者 赵明禄)今年高考数学试题难不难?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在今年的数学试卷中能得到什么启示?6月8日,记者采访了南阳数学名师杨要理、马成霞。他们一致认为数学试题重点考查内容稳定,知识覆盖全面,重点突出。在布局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总体来说难度不大,稳中求新,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坚持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能和育人导向作用;题目设计上也稳中求新,全面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南阳市二中数学备课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马成霞说,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分析,试卷考察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重点考察了考生综合应用概率,数列,方程思想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乙卷理科第6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为试题背景,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积极的作用。

    “今年高考数学试卷难点分散,试题背景新颖,不偏不怪,更关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利用学科特色,彰显教育功能。” 南阳市一中数学特级教师杨要理介绍,理科第9题(较难)以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的著作《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生充分感悟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科第16题有多组正确答案,既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改变了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考乙卷文、理科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设计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问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关注“芯片”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心中国制造,关注科技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科18题、19题、20题、21题及选做题突出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空间想象、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能。

    总之,今年数学试题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高考的核心价值,重视数学本质,突出学科特色,发挥了数学学科的选拔功能,这为今后的中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