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咱们大家都没想到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打卡地,会在宛东文化名镇大冯营再次聚焦展现,《小小艾草的前世今生》囊括了央视《端午特别节目》的专题拍摄,进一步说明,弘扬传统文化,深挖中医药文化,是我镇经济腾飞的金钥匙。”这是社旗县大冯营镇镇长吕保幸,在央视端午特别节目录制组返京后的总结寄语。
拍摄现场
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壮举,爱国情怀是中华儿女义无反顾的最好诠释。提起过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妙,她充满了先人的智慧与力量。端午节早上开始插挂艾草,用“五叶水”洗脸、喝雄黄酒、绑五色线、脖子上戴料布袋、煮鸡蛋、吃大蒜……。大家在忙碌中,在欢快中,传承和纪念两千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
拍摄现场
七十年代在家乡过端午节,那真是叫撒泼、祥和、欢乐,每到端午节的前天下午,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寻找艾叶、核桃叶、柳树叶、等五种树叶,那时几乎跑遍大半个村子,五月初五就用五种叶子,加水泡上一个大晚上,第二天早上洗脸,这就是所谓的“卫生水”,伙伴们爬树、协作、分享留下浓浓的端午情结。
拍摄现场
现在想起童年端午节的情境,满满的回忆就是奶奶那刀剪药,由几种普通中草药炮制而成,它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功能。她不仅给我们留下这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浓浓端午特别情。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各个地域都生长不同的中草药,不同的组方都有着对应的治疗病理,老祖宗留下这中医药文化,还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奶奶的刀剪药也是这神秘色彩的产物。
拍摄现场
端午节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那天早上,太阳没有出来之前,是药王爷普度众生、救济施药的最佳时节,太阳没出来前中草药的药效非常好,太阳一出来药效就不好了。那时,奶奶趁着天还没有亮,踏着夏日的凉爽去田间地头采集艾叶、沟沟秧等草药。回来后,就将草药放在石臼里捣烂炮制成制刀剪药。奶奶用心用情用爱呵护着我们的健康。
去年8月,我围绕《小小艾草的前世今生》写了一篇文章,被咱南阳中医药局评为优秀奖,艾草的前世是华夏儿女治疗疾病的“救命草”,今生已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黄金草”。该文章先后在南阳网、河南县域经济网等网站转发,同时也被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端午节特别节目》锁定为今年端午节实景拍摄打卡地。
“奶奶您好有福气,自己住这么一个院,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根据您儿子写的《小小艾草的前世今生》这篇散文,我们给它排成今年端午节的专题节目,让您也上上中央电视台,感受一下!这浓浓端午特别情。”母亲面对央视摄制组高兴的合不拢嘴。
父亲已去世三年了,母亲也不愿离开这传统的红砖瓦房小院,我们弟兄三人想法动员、劝说也打动不了她那执着的心。她说,“我都快80岁了,住瓦房习惯了,跟着你们哥仨生活不方便。”她传承奶奶的非遗制作,自己在院子里种了些蒲公英、艾草、荔枝草等中草药用来防病治病,还养些月季、牡丹、多肉等花花草草,愿生态农家小院伴随母亲安度晚年,愿今年端午特别节目伴随大家品享盛世佳话。(记者贾红英 通讯员刘世良)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省市林业局领导到社旗县调研指导“十四五”项目申报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