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秦俊
李灵芝
〖编者按〗2021年初春,秦俊的北宋九帝收官之作《大宋天子——宋徽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作洋洋350万言宏大篇幅,一部167年由建而亡、由盛而衰的大宋梦华录,讲述如何在乱世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的休养生息,科技文化兴起,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达到历史顶峰,然而战略国策失当,扬文抑武,后期君昏臣暗,压抑人才,最终不可逆转,走向衰落,繁华落尽,空留悲叹。
秦俊是河南邓州人,一级作家。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从事地方史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受到海内外同仁的赞扬和关注。后由历史研究而切入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小说23部(含合著)、960万字,如《汉武大帝》《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汉宫残阳》《大宋天子——赵匡胤》等。并以其民间视角的创作方法,自成河南历史小说的一个流派。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张炯对于秦俊的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河南南阳的作家,从姚雪垠起,到今天的二月河、秦俊,都致力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奇人秦俊》一文最初发表在公众号《故乡旧事》 ,推出后好评如潮,很多人认为,现今社会像秦俊这样的人不多了,应该大力宣传。 作者(李灵芝,笔名辰语)通过对秦俊的深入采访,进一步挖掘出了许多秦俊身上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跟着《奇人秦俊》,去认识一个更丰满的大作家秦俊。
十一、爱我家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秦俊时,他说:“我爱南阳,犹如爱我的眼睛。我的工作是为南阳立传留史,我的小说,主人公80%以上都是南阳人,即使不是南阳人,也与南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小说其实就是南阳地方志的儿子。” 他的工作,他的创作,他的生活,都以南阳为轴心旋转。
秦俊被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秦俊时,他说:“我爱南阳,犹如爱我的眼睛。我的工作是为南阳立传留史,我的小说,主人公80%以上都是南阳人,即使不是南阳人,也与南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小说其实就是南阳地方志的儿子。” 他的工作,他的创作,他的生活,都以南阳为轴心旋转,
当他得知南阳市史志办主任要退休的消息,就找到市委领导要求重回史志办。这件事被兼任南阳市文联副主席的乔典运知道了,在病床上,乔典运流着泪对前去探望他的市委书记李清彪说:“李书记,秦俊离开文联是南阳文艺界的损失,我请求您把他留下来。”但秦俊心意已决,他认为地方志始终是他心之所属,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秦俊和乔典运在一起
1996年,秦俊重回南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且担任主任。他说:“郡县制,天下安,地方史志兼具“资治、存史、教化”之功能。地方史是一个地方的基因密码 ,蕴含一方水土,一地风俗,代代相传。一个国家的文化能传承下来,一个是历史,一个是地方志,地方志也是历史。”
四十多年来,他为南阳地方史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为研究南阳地方史的专家,是南阳地方史的活词典。他担任着南阳儒学文学研究会会长、南阳历史学会会长、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名誉院长。
从大学时期,他就开始了对别廷芳宛西自治的研究。工作后对地方志的研究更是全方位的。在民俗方面,他长期从事南阳的民俗研究,曾担任南阳民俗研究会会长和顾问,还致力于对哪吒的研究、对屈原的研究、他还是河南三国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
对姓氏方面也有研究,并颇有成果。对丁氏、邓氏、谢氏、吴氏的起源及演进都有研究。
1999年,韩国丁氏宗亲会的秘书长丁炳泰到南阳寻亲无获。秦俊得知后,主动与丁炳泰联系,经多方查找资料,最后确定韩国丁氏的祖根在唐河县的大河屯。丁氏在韩国人口达20多万,是个望族。为此,韩国丁氏很感激,邀请秦俊等人到韩访问,又向唐河捐赠20多万元人民币用来资助唐河丁氏家族的贫困生。
秦俊从邓州市一位领导那里得到一条线索。美籍华人邓美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来邓州访问时,亲口对他讲过邓小平同志的祖居之地在邓州。秦俊根据这一信息,查资料,给邓美林去函,还通过有关人员去北京找邓朴方,得到了邓小平和邓朴方的认可,邓朴方拨款40万元,作为编写邓氏族谱的资金。
南阳“邓州习氏故居”
习仲勋同志祖籍地在南阳所辖的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清末因战乱匪扰,其祖父携全家逃荒到陕西富平县。秦俊经过多方艰难采访,写出了《习仲勋情系祖居地南阳》一文,追溯这段史实,在《党史博览》杂志发表后,引起了习仲勋的秘书、时任中国管理科学院院长曹志斌的关注,专程赴河南找秦俊。曹院长说,“写习老的文章我看了不下一千篇,你秦俊写的最好,既高度概括,又有可读性。”文章在党史博览网发布后,当天点赞量达十三万。
真是“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2012年世界赵氏宗亲会在深圳举办年会,请秦俊去做报告。2015年世界庄氏宗亲会在湖北荆门召开年会,也请秦俊去讲解《楚庄王》后裔的演变历史,并想请秦俊做他们的顾问。
资治通鉴,古为今用,把对地方志研究的成果转化到今日南阳发展的大局中来,利用志书为人民服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阳接通知将有中央领导莅临南阳视察工作。秦俊及时向时任地委书记的宋国臣介绍1958年毛主席接见南阳一县委书记的情况。当时毛主席问他:“诸葛亮是哪里人?”县委书记答不出来。毛主席又问:“农民一个月吃多少油?”县委书记回答:半斤吧。其实那时城市户口的市民一个月供应半斤油,农民一年下来能分个一二斤芝麻就不错了。毛主席很不满意,最后问:“你家几口人?”县委书记一一作答。事后人们给该县委书记编了一个顺口溜:不知古、不知今、就知道老婆孩子几口人。
这件事引起了宋国臣书记的重视,宋书记问秦俊,你看中央领导这次来南阳可能问些啥?秦俊回答:“问诸葛亮,问范蠡,问别廷芳和宛西自治。”宋书记又问,为什么要问范蠡?秦俊答:因为范蠡是商界的鼻祖,帮助勾践复国,家是咱们淅川县的。
这位中央领导由洛阳至南阳,首站西峡县。一见宋国臣书记便问,别廷芳你知道不?还问了别廷芳的后代。到淅川县视察时,问到范蠡,宋国臣一一作了介绍,中央领导很是满意,一时成为美谈。
淅川南水北调中线渠首
南阳淅川县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时,线路怎么走的问题让专家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秦俊听说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又和在这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肜良汉一起查找宋代襄汉漕渠资料,绘出图纸,送给专家,专家看后很满意,现在的南水北调线路就是宋代的襄汉漕渠的路线。
时任南阳行署专员的张洪华高兴地说:“没想到地方志还有这么大的作用”。
关于十四年抗战结束的标志秦俊有话说。并说起来没完,要让全世界听到。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史学界以前的观点是:1945年日军投降,中国对日本的最后一战,是湖南的“芷江会战”,实际上真正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南阳西峡口。日落西峡口才是抗战最后结束的标志,但中国人知道的不多,作为南阳人颇感遗憾。
十四年抗战中,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共进行22次大的会战,其中一次叫“豫西鄂北会战”,又叫“南阳会战。”这场战役从1945年3月22日开始,到8月19日日军投降后的第四天,历时近5个月,大的战斗34次,是八年抗战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这次会战中,中国投入兵力近15万人;日本投入兵力7万人,其中南阳战区5万,经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战果辉煌,整个战役毙伤日军达20000多人,迫使日军不顾兵家大忌,战前易帅,使日军弃尸、焚尸、官兵集体自杀的情形多次出现,彻底粉碎了日军打西援东的计划,挫败了日军打通豫陕公路、进攻西安、威胁重庆迫使中国投降的梦想,是日本公开承认失败的会战。
这次会战中,南阳人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南阳会战的实际指挥者、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评价战斗之激烈“为抗战史所罕见”,“较之台儿庄战役毫不逊色”。
但由于当时参加会战的国民党将领中,有的本身就是地下共产党员,还有一部分后来要么起义了要么投诚了,只有极个别的跟国民党去了台湾,所以国民党不想宣传南阳会战,要是宣传了等于自己打自己脸了;作为我们这一方来说,因为当时南阳会战中地方民团起了不小作用,但解放战争时民团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后来我们把当时的地方民团定性为伪人员,伪人员中甲长、连长以上的几乎全被镇压,所以我们也没有宣传,以至于这么一场重要会战几乎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俊作品《南阳会战》
秦俊根据抗战期间中、日官方出版物、作战详报及当事人的日记、口述回忆等史料,与河南大学李学峰教授合著了《中国对日最后一站——南阳会战》一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高度重视,委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蒋风波先生对此书进行审读,蒋先生对此书高度评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南阳会战”之事到南阳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制成长达三十多分钟的专题,对国内外播出。人民出版社和河南科技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南阳会战——中日最后一战》一书,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香港《大公报》主笔马亮先生,就南阳抗战一事,对秦俊进行电话采访,并将采访整理成《南阳会战系最后一役》,约五千字,在《大公报》的要闻版上发表。
《南阳会战》一书传到美国后,美国的原中国史研究会长单富良先生对秦俊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他也认为中国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应该定在南阳,并为该书写了一篇二千多字的书评,刊登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主办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研究书评》上。(2018年9月10日出版)。他还想联合欧洲学者把南阳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的地方,如果能把南阳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对宣传南阳人民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南阳在世界的地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扩大宣传,秦俊应邀到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举办多次《南阳会战》专场学术报告会。在河南博物院中原大讲堂内的报告结束时,郑州齿轮厂退休统计师马怡良到主席台上给秦俊三鞠躬,说:“感谢您给我们讲了一堂好课,感谢您给河南做出的贡献,南阳对抗战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以前都不知道,真长河南人的志气。”
秦俊在北京大学讲课
这场报告会在网上点击量达12万多。人民网也发了一千多字的新闻进行了报道。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王献甫激动地说:“我是一位南阳人,一大早就风风火火的赶来听这场讲座,秦俊老师对南阳会战的研究,系列的表述和讲解让作为南阳人的我,感到非常自豪!”
秦俊如今是南阳的一张名片,是南阳一宝!
秦俊不仅是南阳本土人、更是在外地南阳人的骄傲和自豪。一次过年时一老朋友请秦俊吃饭,说有事找他,原来朋友家儿子在武汉一重点大学读博士,见室友看秦俊的书,骄傲地说:“秦俊是我叔叔,我爸的好朋友。”室友们都说他吹牛。为了以正视听,假期就带着书让他秦俊叔叔签名合影。
中央统战部一副部长莅临南阳。南阳方面送他一套《汉高祖刘邦》。吃饭时见到秦俊就说:“秦主任,你的书害我感冒了,饭都不想吃了,昨晚从七点多一直看到下二点,生物钟乱了,睡不着了,就起来冲个凉水澡,今早就感冒了。这本书写的很生动,很好。我给陈道明说说看咋改成电视剧。”并要秦俊和她保持联系。但因工作忙,秦俊后来也没和人家联系过。
国务院的两位领导看《汉武大帝》。一位也是熬夜看到一二点,不过没感冒。感叹:“二十年没看过这么好的书了。”另一位看后说:“现在写历史小说的人不多了,写到这个程度不多见。建议把秦俊吸收到国务院参事室做一位特约研究员。”
科技部一姓刘的副部长到南阳,对当时的市委书记说:“我想见见秦俊。”书记问:“你认识他?”他回答 :“不认识,他写我们老刘家的书,写的很好。”用餐时,这位皇室之胄非要按南阳规矩给秦俊先敬一杯再碰一杯,以示敬意。
秦俊接受新华网采访
全国人大一位领导视察工作到洛阳,当时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省长助理作陪。他问省委书记:“南阳有个大作家你知道不知道?” 书记说:“知道,叫凌解放。”领导说:“还有一位。”书记说:还有谁?领导说:“是秦俊。”接着把秦俊的情况详细地给在座的省领导们做了介绍,一位陪同的省领导当场给秦俊打电话说:某某领导在省委书记面前吹你哩。该领导还邀请秦俊到北京。后来秦俊一家到北京时受到他盛情款待。
河南省委中心组邀请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朱佳木讲课,他还特意讲了秦俊,讲他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了全国史志工作者的一面旗帜。时任南阳市委书记的黄兴维听了很激动,悄悄走出会场,给秦俊打手机:“祝贺你,祝贺你工作上做出了成绩,得到了朱佳木院长的肯定。感谢你,感谢你为南阳争得了荣誉!”
看过秦俊的书,他们都对南阳又增加了一份了解 , 秦俊作品给南阳加分不少。
“一本小说架起友谊的桥。”
这是《人民日报》以此为标题对秦俊小说《伤兵东四郎》的报道。这部书记叙了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太山庙镇梁沟村农民孙邦俊一家三代以人道主义大爱,收留照料失忆的聋哑日本伤兵石田东四郎,并最终帮他落叶归根的真实故事。
在石田东四郎的家乡增田町当过20多年町长的石山米男赞扬河南南阳农民“至诚通天”。在建町100周年时,南阳代表团赴日访问,纪念大会上,一万多町民高呼“南阳万岁。”
秦俊把南阳人民淳朴善良的品德传到日本,成为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佳话。他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南阳人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对日本惨无人道的军国主义的谴责!
小说《伤兵东四郎》
晚年的石田东四郎
他还整理写出来一些介绍南阳的书籍文章。他任主编的《南阳地方志通讯》是唯一关于南阳地方志的杂志,对普及南阳历史起了很大的作用。经他手组织整理出版的《南阳英烈普》,《南阳名人录》、《南阳百科辞典》、《南阳名优特产》、《南阳旅游大观》、《南阳名人》等系列书籍,成了南阳赴外招商、推介旅游的必备书。
在述说历史中抒发家乡情怀,在点滴生活中为南阳增光添彩!
修史编志是秦俊一生的追求,可以说矢志不移。为此秦俊两次放弃了做官的机会。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组织上征求他意见想让他到市人大任党组成员,1995年组织上想让他下县当县委副书记,他都谢绝了。
但时代浪潮把他推到领导岗位,他从地方志到文联再回到地方志,最后又从地方志升迁到市人大常务副主任,这是他的能力也是他的际遇,也正因为“封侯非我意”,所以他无欲则刚,从政路上,秦俊也是特立独行,不怕得罪人,不怕谁把他的官帽拿下,但越是这样干工作越放得开,职务反倒节节高升。
且不说他正襟危坐时的威严,但讲他给人最大冲击力的几件事,就是他带着乡土气息的工作作风:敢骂人,也挺得住别人骂。
有一年两代会前一天,还是市政协委员的秦俊有急事去邓州,有几个人来上访,市政府门卫把大门锁上了,任秦俊怎么说就是不开,这种情况之前已有两次,中午人们饭都没地方吃。无奈的秦俊只好翻大门出去。
谁能想到,堂堂的正处级干部,竟然干起了张生跳墙的事。可人家风流才子张生跳墙是为了追求浪漫的爱情,此时的秦俊你可知道你是谁?你跳墙是为了谁?!
市里开两代会的第二天座谈会时,领导济济一堂,秦俊发言说到市政府锁大门的事气愤地说:“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让人家进来咋解决?要这么多官x里。”
中国自古就有为长者为尊者讳的优良传统,这句骂人的话是邓县土骂,解气,但很不文明!这里就用x替换,你可以随意发挥想象!,
骂完了他自己是爽快了,一屋子人目瞪着领导,哪知道领导却笑了笑说:骂得好,该骂!
还有一次骂人是为了南阳教育的事。
他担任人大副主任后,联系教科文工作。是时,南阳的基础教育工作在河南省倒数第一,南阳人口几乎是信阳的二倍,但升上大学一本的人数比信阳少将近两千人。不夸张地说南阳的考生是全国最可怜最辛苦的考生,没有之一。秦俊为南阳的教育事业呐喊。他建议举办考上北大清华学生的座谈会,由书记、市长亲自参加;给优秀教育工作者记功、扩建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高考出来的农村人秦俊知道,基础教育对南阳孩子和家长意味着什么!一次因为教育用地与开发商发生矛盾,秦俊又气得在会上破口大骂:“古时候强盗都不抢邮差、不偷学校?xxx,你们简直是混蛋!”
秦俊说:反正是骂人了,也不知道有用没,不过我自己也没少挨人骂。
谁敢骂你?他讲了挨骂的事。
“那是我刚任市人大副主任,有个上访户。天天在市人大门口敲锣打鼓堵门扯标语,谁管骂谁,没人敢管,难缠得很。我刚来,想问她一下情况,她指着我就破口大骂,难听得很。叫她到省里去看她有理没,她不去,这明明就是闹访。为啥不抓起来?我就打电话给公安局,把局长吼一顿,局长立马派人把她抓了起来,关了十来天,出来继续闹。市里请省信访办和省人大共同研究她的案子,还是她没理,她还是来闹。但有一点,只要看见我就躲到一边去。嘿嘿,可想她在背后还不骂死我。
“还有一次挨骂也可窝囊。我到市政府办事,看门口围了二百多人上访。其中一人扯着嗓子在骂。我就说:有什么事情你好好说,干嘛要骂人?这人说:我就是要骂。我问:你骂谁?这人指着我说:骂的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我说你再骂一句。这人说:莫说一句,十句我也敢骂。我一边扯住他的胳膊一边说:有种你给我进院里去。结果这个人不敢去了。事后有人说:这秦俊真是个二蛋,市政府内大小官员几百人,谁敢惹上访户,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是二百多呀!
秦俊满脸忧患地说:啥时候老百姓不骂当官的了,就风清气正了。
我们知道不管秦俊是骂人还是挨骂,都是对家乡南阳深深的爱!
人民代表
(未完待续)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走遍南阳 | 七峰山前云彩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