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启航十四五 实干开新局 高端访谈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三农”高质高效
作者:  陈琼

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 启航十四五 实干开新局 高端访谈⑦

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三农”压舱石

本报讯(记者陈琼)今天,本报推出“启航十四五 实干开新局”高端访谈系列报道第七篇,就我市如何稳产保供、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中旬视察调研南阳时对粮食生产和安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专访市领导。

农村稳则天下安。“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聚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任务,重抓重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森林南阳”建设、四水同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革等工作,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0.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三增一优”,累计供应市场粮食215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油料种植面积达533万亩,总产量151万吨;蔬菜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产量1000万吨;肉蛋奶总产130万吨;发展袋栽菌类4.6亿袋、月季15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5万亩、猕猴桃14.2万亩、山茱萸40万亩,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新建规模养殖场47个,外调生猪达1500万头以上,外调牛100万头以上,外调羊500万头以上。特别是,在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双疫情”防控紧要期,本地生猪市场日供应量稳定在5000头左右,日均外调生猪达1.5万头以上,有效保障了肉食品的供应。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党建的高质量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高质量实施,突出抓好乡村建设行动和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行动,重点培育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持续打造千万亩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大市、千万头畜禽养殖产业大市、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市、千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市,重点抓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培育、乡村林水生态建设等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特别是在稳产保供方面,我市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强力推进牧原集团“百场千万”等六大工程建设,尽快在南阳形成1000万头生猪全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1500万头左右。加快发展牛羊等草畜,202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