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课堂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 王鸿洋 特约记者 刘禾)“12天的文旅课堂满满都是‘干货’,我算是开眼界、长见识了,回去以后要把我的民宿进行大改造、大升级。”昨日,西峡县二郎坪镇中坪村村民宋新锋在参加完文旅课堂后感慨道。
宋新锋经营的民宿背靠西峡县老君洞景区,借助景观和文化优势,他投资1000多万元发展“老子文化”主题民宿,虽然硬件配套完善,但是文化元素不足一直是民宿发展的短板。
坐落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城市,拥有5A级景区1家,4A、3A级景区各4家。三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810万人次,年综合效益达42亿元,以生态旅游、避暑康养为主的乡村产业成为西峡县北部山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宋新锋的问题同样是西峡县大部分民宿经营者的普遍问题,缺乏创新性思维、商业化理念以及专业化指导,“补课”成为西峡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破题关键。
西峡县文广旅局在了解到群众对于乡村旅游、休闲民宿、乡村振兴专业经营技能的渴求,立即展开行动。经过多方沟通联系,得知洛阳师范学院开办此类培训班,师资力量雄厚、研学实践丰富。西峡县迅速从太平镇、二郎坪镇、双龙镇、丁河镇等8个旅游重点乡镇选拔50名农民,举办了为期12天的文旅课堂,针对性设置乡村旅游休闲、新型民宿经营开发、涉农项目申报等课程,9天理论课目,3天研学实践,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颁发乡村振兴高质量专业技能培训结业证。“通过学习,我知道文化元素如何全面展现、巧妙融合,这下我有信心把我的民宿建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馆。”宋新锋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学党史,办实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峡县为了避免“纸上谈兵”走过场、一厢情愿“拉郎配”,在学习教育中,紧抓“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口列清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出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明确承办单位、完成时限、结果反馈、成果追踪,把为民服务贯彻进推动产业发展、转变工作作风之中,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