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光辉印记 薪火传承辉映未来 ——追寻《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背后的激荡岁月
作者:  任华裔

追寻初心·光辉印记

薪火传承辉映未来

——追寻《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背后的激荡岁月

本报记者赵明媚  陈琰炜  任华裔

    风雨73年,山河焕新颜。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南阳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原主战场。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获得解放,一向重视、瞩目南阳重要战略地位的毛泽东闻知这一消息后,欣然挥毫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一罕见杰作,这也是毛泽东所有的战事新闻报道中,篇幅最长的作品。

    73年来,这座毛泽东笔下的城市,起笔一张白纸,书写万般精彩,经济社会发展从百废待兴到化茧为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如今在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征程中步履铿锵。

 

重温党史忆初心(小标)

    时光的指针慢慢回转,岁月的痕迹渐渐清晰。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一新闻珍品因何诞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俊华向记者娓娓道来。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南阳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原主战场。中原我军在宛属大地上进行了桐柏战役等七大战役,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1948年11月4日,国民党南阳守敌王凌云部弃城南逃,南阳不战而克,全境获得解放。战讯传至西柏坡,毛泽东难抑喜悦之情,奋笔写下新闻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1月5日,新华社的红色电波,率先向大江南北播出了这篇千古雄文。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历史研究员、一级作家李保铨告诉记者,行文中,毛泽东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原野战军作战一年的辉煌战绩及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李保铨说,《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评古论今、由点带面、以事带论。文章开门见山,以“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破题,引人入胜,把读者带入了万马战犹酣的战争环境之中,继而以轻松自然的笔触,畅述南阳的战略地位及其人才济济的光辉历史,并简述蒋介石苦心经营南阳的种种事实。在军事伟绩之后,文章也直言不讳地讲述了中原野战军短时间内犯下的“左”的错误,但随即纠正了这些错误,因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拥护解放军。

    “时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胡乔木评价这是一篇‘罕见杰作,在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也没有第二篇’。”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慎智说,毛泽东熟知南阳历史,也深知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指挥南阳战役发出的电令,现已查到的就有69个之多。而在毛泽东所有的战事新闻报道中,《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篇幅最长的作品。

 

红色文化熠生辉(小标)

     穿越时空的隧道,历史跃然于眼前。

     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馆,一幅幅精选的图片、一页页珍贵的文献,让人不禁驻足端详、细细品味。站在展厅最里面的一面墙前,《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手稿复印件映入眼帘。从那流畅的笔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瞩目南阳的真情流露,对南阳战略地位之重视、对南阳历史文化之熟悉。

    手稿复印件的一侧,是1948年11月9日《东北日报》的头版照片。作为最早报道南阳解放的报纸,不仅刊发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文章,旁边还有数百字的南阳简介,并附上南阳在河南省位置的示意图,帮助读者了解南阳解放的战略意义。手稿复印件的上方,是毛泽东坐在书桌前,执笔书写时的照片。

    此情此景,勾起了85岁的市民蔡杰的回忆。作为南阳解放时的亲历者,蔡杰最大的感受是“解放军都是英雄,进城排着队,秩序好。安顿下来了,还不动老百姓一针一线!”

    步移景换。1998年11月4日,是南阳解放50周年纪念日。市委、市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立南阳解放广场和南阳解放纪念碑。

    站在城市地标——南阳解放广场,北望有独山为屏障,南看与白河相呼应,构成了北向持重、南向开阔的城市空间。广场之中,南阳解放纪念碑傲然挺立、庄严巍峨。

    谈及此,热衷于挖掘推介本地红色文化的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玉难掩激动之情,他介绍说:南阳解放纪念碑碑高63.09米,碑座呈五角星图案,高4.8米,寓示南阳于1948年解放;碑身下部正面镌刻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南阳解放纪念碑”7个金色大字,北侧面刻有新闻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东西两侧是革命狂飙、救亡岁月、胜利凯歌、辉煌明天等主题浮雕,以无声的语言,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浴火重生。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南阳这片革命的热土,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不仅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也厚植在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田。市第十三中学、市第十五小学等学校不断创新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活动,丰富德育内容,引导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砥砺奋进新时代(小标)

    73年光阴似箭,73年万象更新。

    “回眸南阳解放以来的73年,理想从未因时光流逝而变老,信念从未因风吹雨打而动摇。”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负责人宋锐深情满怀地说,几代南阳人披荆斩棘,笃定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城乡广厦千万间”,从“出门靠走、通讯靠吼”到坐上高铁游四方、敲着键盘联全球,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阳人民书写了壮丽诗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置身于美好家园,今日之南阳,“品牌”越打越响亮,“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世界月季名城”花落南阳。今日之南阳,结构越调越优,全市经济总量接近4000亿元,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规模迈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规模全国领先。今日之南阳,空间越拓越广,南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118万人次,高速通车里程达794公里、保持全省第一。今日之南阳,环境越来越美,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造林总量连年居全省第一。今日之南阳,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教育更均衡、就业有门路、社保频提高、菜篮趋丰盛、新居多选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历史是最好的注解,现实是有力的印证,未来是必圆的梦想。南阳在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道路上,必将保“成色”、添“秀色”、愈“出色”!

 

1.jpg

李保铨为蔡杰讲述《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刊发背后的红色历史。

11.jpg

市第十三中学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展演。

66.jpg

22.jpg

33.jpg

市第十五小学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

 

本报记者任华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