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壮大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  郝春城

壮大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视察调研期间,深入月季园、艾草制品车间,就我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情况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打开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努力发展壮大富有特色的产业,使之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引擎。

    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弘扬优势、因势利导。特色产业往往同本地风俗传统、文化底蕴、历史传承、资源禀赋等紧密关联,深挖特色产业的“特色价值”,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南阳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俯拾皆是:西峡是全国中华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县,淅川“香花辣椒”被农业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镇平是“中国玉雕之乡”,社旗素有“三粉之乡”的美誉……这些都是造福一方百姓的特色产业,只要找准产业特色,明确发展思路,定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月季产业,带富能力强,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花”。要进一步壮大月季产业,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科研创新,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响“南阳月季”品牌,做强“美丽经济”。

    创新创造,科技引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是科技创新时代、网络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业态不断发生变革,网络消费模式日益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路径。特色产业要坚持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生产思维和经营理念,决不能让特色产业成为落后产业或夕阳产业,要主动对接和融入网络信息化时代这个大背景,依照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划和需要,创新和完善传统的配送、物流、销售等模式,确保特色产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走进群众心坎。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市视察调研,充分体现了对南阳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南阳人民的深情厚爱,对南阳发展的殷切期盼。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不断做优做强、打出品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