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作者:  李谱

悠悠岁月 让人感怀难忘


  岁月珍贵,留下许多故事,一张老照片,一段或温馨、或感人的回忆。拾取珍藏的记忆,重温激情似火的青春岁月,感念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


同学从来不用想起,只因不曾忘记

  徐宏玉:1979年6月,我的两位高中同学,李元振,李付光参军探亲回来,我们和另外五名高中同学游卧龙岗,并拍下这张珍贵的合影。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到现在,已经42年了。看着这张照片,尘封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了,许久没有念叨的名字和未曾忘却的脸庞,以及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一一浮现脑海。同学从来不用想起,只因不曾忘记。常年不见的老同学,你们还好吗?记住,请照顾好自己,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希望我们这些老同学有时间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互相问候一下。


那年,我怀揣满腔热忱,为红色教育奔波

  刘世良:90年代初期,我在社旗县大冯营镇丁庄小学教书。那时,我怀揣一腔热忱,心里时刻谨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1996年清明节,我看到城市的小朋友乘坐大巴车到方城县“空军英雄杜凤瑞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这样的教育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动不如行动,我用500毫升的葡萄糖瓶装满水,再找一张干净报纸包个干馒头,骑着自行车到35公里远的方城县杜凤瑞烈士纪念馆,详细记录下烈士的生平事迹。这张照片就是我在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的留影。随后我将烈士事迹编印成册,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让英雄人物真正走进课堂。


姊妹情深,回忆曾经一起的日子,虽苦却有甜

  张庆敏:1992年秋,弟弟要去参军(后排男同志),我姐(中排右一)从农村老家来送行,我(二排中间)和妹妹(中排左一)借来相机在公园拍了这张照片。三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壮举让我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姐姐妹妹都落户南阳市并买了房和车;弟弟退伍后投身金融事业,姊妹几个都安居乐业、家庭幸福。前排两个小姐妹都是白衣天使,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勇往直前,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姐姐怀抱男孩如今也就业于大型国有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督察。每当节日我们聚在一起回忆起在家的日子,虽苦却有甜;看看今天真是甜上加甜;展望未来,相信越来越好!感谢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当年,我们骑车一个半小时,来到向往的卧龙岗

  刘皓:这张照片摄于1989年国庆节后的第三天,是我20岁之前唯一保存下来的珍贵照片。那时我在方城四高中上高三,很少进城,也很少照相。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和我们的班长王宗轼同学结伴骑着28自行车,从方城县博望镇出发,历时约一个半小时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卧龙岗武侯祠,我们花了3块钱请照相师傅拍下了这个青涩的瞬间。我们看着城里的繁华,听着街道里传来的曼妙音乐,品尝着路边的甜面包……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城市是这么的美好,从而也下定了一定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青春易失,韶华难留。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我和老同学都在这个南阳定居,也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我们仍在追逐新梦想的路上。


时过境迁,那些美好的日子却如同鲜花,芬芳一生

  尤红梅:记得那是1994年左右,我和好友来到卧龙桥北头白河边,看到蓝天如洗,碧波荡漾,被美景陶醉,就一连照了几张照片。面前是风平浪静的白河水,脚下是荒草丛生的草地,后面是高高的南阳电视塔。如今已时过境迁,白河边已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我们也已不是当初的少年,但那些美好的日子却在心底里开出最美的花,芬芳一生。

徐宏玉3.jpg

尤红梅2.jpg

刘世良.jpg

刘皓.jpg

张庆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