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融合”走好文旅名县创新发展之路
桐柏山上遍开“英雄花”
本报记者张戈 特约记者杜福建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夏初时节走进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绽放,点点红晕扮靓了绿水青山,吸引了大批游客。
桐柏县是一片红土地,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曾经是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一万余名干部战士和革命积极分子牺牲在这里。当年万人空巷看的电影《小花》,反映的就是桐柏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和牺牲精神。映山红因为被赋予红色革命的象征意义,所以在桐柏山区又被誉为“英雄花”,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英雄传奇,激励着桐柏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桐柏县确立了生态淮源、文旅名县建设等“四大定位”,提出实施生态引领、品牌带动等“四大战略”,着力打造淮河之源、英雄桐柏等“四张名片”。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启动了“万亩映山红苑”建设工程,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映山红旅游目的地、建设映山红科普文化园和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公园的同时,还将利用奇异秀美的自然山水,丰富的植物资源,创造景色各异的全生态盛宴,推动5A级景区建设。
“万亩映山红苑的建立,圆了桐柏人的映山红梦。”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负责人曹兴亚告诉记者,映山红又名杜鹃花、山石榴,全株可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等功效,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生长面积达1万余亩,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多种花色,山中百年树龄的映山红有数万棵,树冠高达3米以上。今年,当地在保护野生映山红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倾力培育、试种新品种,并组织当地群众深入山中补植。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栽植优质品种映山红30万余棵,新植映山红的存活率几近100%。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的主峰太白顶,属豫南第一高峰。1934年8月,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太白顶主持召开了中共鄂豫边区党代表会议。此次会议成功开辟了革命斗争的新局面,使鄂豫边区成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方8省15块红色游击区之一。也使太白顶成为了极具纪念意义的红色文化胜地。
英雄花开桐柏山,激情满怀向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我们要通过万亩映山红苑、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公园等旅游景点建设,把红色自然景观与桐柏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红绿融合创新走好文旅名县发展之路,让红色文化扮靓绿水青山添彩金山银山,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摄影:特约记者 赵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