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总工会安排宣传报道 请配发照片 栏目:劳动者之歌)焊花下的“钢铁裁缝”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曲良超
作者:  张玲

栏目:劳动者之歌

焊花下的“钢铁裁缝”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曲良超

本报记者 张玲 /

 

今年44岁的曲良超,是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工组长。从业10多年来,他时常与焊花为伍,凭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锲而不舍地打磨着自己,从初出茅庐的焊工新手逐渐锤炼成了行业标兵。焊枪、汗珠和绚丽的焊花,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他曾先后获得“唐河县劳动模范”“南阳市劳动模范”“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今年,他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项项殊荣的背后,是曲良超为之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学焊接不怕苦  每天练习300个焊条

头戴防护面罩,手戴防护手套,一手举着焊枪,轰鸣声响起,随着焊枪的移动,焊花冒着火光四溅,照亮了整个车间,空气里一股钢铁燃烧的味道。记者见到曲良超时,他正在厂房内忙碌着。

出生于农村的曲良超,中等的身材,黝黑的面庞,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踏实稳重,不善言辞。为了生活,曾先后在上海、唐河等地多个公司工作过。在201410月,他来到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着对电焊的痴迷和苦心钻研,曲良超用勤劳的汗水铺就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最初学电焊是在上海学的,当时为了更好的掌握焊接技术,我每天都认真观察师傅的一招一式,每一个焊条摆动的频率和幅度都要牢记在心。下班后,还找来废管子、废板材,反复练习。”曲良超说,他当时每天都要练习近300个焊条,并且还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有关焊接方面的资料,学习焊接理论。

“电焊苦,电焊难,浑身是伤疤,衣服全是眼儿。”这是人们对电焊工人的形象描述。在长期的工作中,他的手变得粗糙,手掌布满老茧,手臂上还留下不少烫伤,“开始干电焊时,主要是眼睛天天受伤,现在已经不会了,干电焊一直都是我喜欢的事,这些小伤都不算啥。”面对这些“皮肉之苦”,曲良超毫无怨言。

 

 焊枪在他手里 绽放出灿烂的钢花

“他焊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说起曲良超的电焊技术,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谢鹏如是说,焊工要心细手稳眼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曲良超都严格执行工艺标准,手里的工作没有完成就不下班,既保证生产效率又保证每一道焊缝的焊接质量,他的焊接合格率常年为100%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在谈到如何变成焊接技术能手的时候,曲良超这样说道,“想要提升技艺,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多练多学。”通过苦练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减少焊缝返修,曲良超为公司创造了大量的效益。

从业十几年来,让曲良超印象最深是2015年,所在的车间接到了一批生产变径料口的任务,当时公司里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员,以前也从来没有生产过这个产品,于是曲良超到同行的公司里把同类产品用手机拍照片,回公司后对比照片在车间的地上先画出结构图,然后依据尺寸大小做出了一个模型,经过多次核对修改后投入批量生产,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我就喜欢拿着焊枪,在工作中绽放灿烂的焊花,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曲良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传授焊接技能 带动年轻工人成长 

我的技术得益于老师傅们的‘传帮带’,我也应该将所学所得倾囊相授,让公司的焊接新手尽快成长起来。”作为公司焊接技术的业务骨干,曲良超毫无保留地向工友和新同事们传授自己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曲良超是一个很爱钻研的人,还很心细,工友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疑问过来问,他都会耐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教工友们焊接技术工友乔顺和说,曲良超还总是利用休息时间,给工友们“开小灶”,讲解焊接技巧,这不仅激发了工友们的学习热情,更是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效率。

从学徒到熟练焊工,曲良超在弧光闪耀中苦练,在焊花飞溅中成长,一个个荣誉证书,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点亮人生的弧光,也照亮了他不断前行的道路。曲良超说:“我要传授好焊接技能,带动更多年轻工人成长,为公司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焊接转料斗.jpg

焊接转料斗

焊接限位栏.jpg

焊接限位栏

焊接栏门.jpg

焊接栏门

传授焊接技术.jpg

传授焊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