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谍战传奇钱壮飞:深入敌营情报中枢 冒死挽救党中央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恽代英: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谍战传奇钱壮飞:深入敌营情报中枢 冒死挽救党中央
播发时间: 2021-05-11 16:42:10 字数:1609
新华社杭州5月11日电题:谍战传奇钱壮飞:深入敌营情报中枢 冒死挽救党中央
新华社记者 殷晓圣
青山苍苍,翠柏森森。在浙江省湖州市烈士陵园内东侧,有一座为纪念中共隐蔽战线“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烈士而建的纪念馆。今年是钱壮飞牺牲86周年。
走进钱壮飞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汉白玉雕像,这位梳着背头、戴着圆框眼镜、身着西装、足蹬马靴的高个青年,就是中共早期在隐蔽战线斗争的杰出代表。
钱壮飞,原名钱壮秋,亦名钱潮,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丝商家庭。1915年,他考入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后留京行医。1926年经内弟张暹仲介绍,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钱壮飞多才多艺,除精通医术外,还擅长书法、绘画,曾主演中国第一部黑白武侠电影《燕山侠隐》。钱壮飞之子钱江在《忆爸爸钱壮飞》一文中写道:“爸爸经常用不同的职业来掩护革命工作,有时候是医生,有时是美术学校的教员,有时又当小报的编辑,有时还演电影。他的特长和职业变化,使他交游广泛,这是他从事地下工作的有利条件。”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钱壮飞被迫携家人前往上海。1928年夏,他参加一个无线电培训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得到同是湖州老乡的负责人徐恩曾赏识,后跟随其前往南京进入国民党情报机关。
1929年,钱壮飞受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派遣,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任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
经过钱壮飞安排,李克农和胡底先后进入国民党特务机关,李克农成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的特务股长,胡底当上了天津“长城通讯社”社长。钱壮飞自己则驻守南京“正元实业社”,并主持国民党情报机关“长江通讯社”。
就这样,三名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形成一个铁三角,深入虎穴刺探情报,像一柄利剑捅进国民党的心脏。他们因此被周恩来称为情报界的“龙潭三杰”。
在钱壮飞的传奇生涯中,有一件为世人称颂的奇功——冒死挽救了党中央。
1931年4月24日,中央特科负责保卫工作的第三科科长顾顺章被捕,随即叛变。顾顺章掌握着中共中央几乎全部核心机密,熟知在上海所有领导人的化名及秘密住址,包括钱壮飞的情况。他的叛变,对党中央将是灭顶之灾。
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在1931年4月25日深夜扣响。这个周末的夜晚,徐恩曾去了上海,留下钱壮飞在“正元实业社”值夜班,他发现从武汉连续发来了6封给国民党要员陈立夫和徐恩曾的特急绝密电报,凭着职业敏感,觉得其中定有大事。
钱壮飞没有多想,果断拆开密电,破译电文后震惊不已——“黎明被捕,并已自首。如能迅速押解至南京,三天之内可以将中共中央机关全部肃清。”电报中的“黎明”即顾顺章。
危急时刻,钱壮飞派我党地下交通员、他的女婿刘杞夫连夜赶往上海通知李克农,由李克农将情报第一时间告知周恩来。周恩来迅速做出决断,紧急转移上海的党组织,并切断一切与顾顺章的联系。
为给党的转移争取更多时间,不引起敌人注意,钱壮飞决定将子女暂留南京。事后,钱壮飞的女儿、女婿都被抓捕,后因徐恩曾心虚又将其释放。
国民党本以为能将中共中央机关一网打尽,没想到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满怀深情地说,要不是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
钱壮飞身份暴露后,撤离上海去中央苏区,从而结束了他作为一名红色特工的生涯。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局长、总参谋部第二局副局长,遵义会议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1935年3月末,钱壮飞在贵州乌江一带遭遇国民党军飞机轰炸,与部队失去联系,后被认定为牺牲。
研究钱壮飞多年的原湖州市党史办主任潘渭民说:“像钱壮飞这样的知识分子、精英加入共产党,正是因为他真正理解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对的。”
“多年来我追寻爷爷的足迹,研究这些隐蔽战线的英烈,发现他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四个字——‘忠诚’‘信仰’。”钱壮飞的长孙钱泓说,他这些年撰写书稿,到各地讲课,就是希望把他的英雄事迹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共产党人的来路和初心。(完)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恽代英: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
播发时间: 2021-05-11 15:21:56 字数:995
新华社武汉5月11日电题:恽代英: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
新华社记者李伟
“国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则唯靠我自己!”身着白色长衫的“青年恽代英”振臂高呼,掷地有声的话语回荡在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广场周围……
今年4月29日是恽代英牺牲90周年纪念日,华中师大学子自导自演的原创沉浸式主题教育话剧《你好,恽代英》在广场中央上演。广场上,一尊汉白玉的青年恽代英雕像屹立,他一袭长衫,清秀儒雅,手持书本,配戴眼镜,双目炯炯有神。青年恽代英的扮演者、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王家豪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与青年领袖恽代英共鸣。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他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从中华大学(华中师大前身)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中学部主任,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1月,他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1928年底,恽代英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他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一位豪情满怀的革命斗士,也是一位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员。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将恽代英视为重点抓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他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恽代英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当代人。75岁的华中师大党史研究专家、话剧《你好,恽代英》的指导者李良明说:“恽代英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杰出校友,将恽代英的故事一直讲下去,讲好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是我的职责和义务。”(完)
这是钱壮飞同志像(资料照片)。
这是恽代英像(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