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网评员 黄术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
5月12日,南阳日报在头版刊发《生态文明建设的“南阳答卷”—我市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观察》一文,浓墨重彩地报道了近年来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情况,展现了南阳咬定青山的生态定力、一抓到底的生态拼劲以及转型发展的生态自觉,深刻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性。
新闻报道中的一些数据让笔者非常振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京津沿线城市送水37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亿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南阳市造林361万亩,汇水区造林132万亩,环丹江口库区造林5.2万亩,汇水区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全市森林面积达1468万亩;全市共认证有机产品204个、绿色食品142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41万亩;新能源装机293.1万千瓦,其中光伏扶贫项目58.3万千瓦,带动8.4万户受益。
南阳在绿色转型发展中,生态环境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绿色产业也已扎根盆地,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实际市情以及南阳盆地的生态优势,河南省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炉。此外,南阳市创新实施了“全域党建+河长制”模式。这些都是“南阳答卷”中的满分答案!
毫无疑问,绿山青山给南阳带来的,是百姓的幸福生活,是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最大的发展正确,南阳通过自己的摸索实践,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所在,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南阳正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民更富的目标大步前进。笔者相信,生态文明建设的“南阳答卷”过去做得好,未来答得会更好!
编辑:黄术生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