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百年风华 丹心闪耀——听老党员讲动人故事 拟整版 建议制作报眉,上二维码)91岁老兵终生铭记那个光荣时刻—— 渡江战役打响前,他申请入党
作者:  徐蕾

(栏目:百年风华  丹心闪耀——听老党员讲动人故事)


91岁老兵终生铭记那个光荣时刻——

  渡江战役打响前,他申请入党


  本报记者徐蕾

VID_20210506_161852[00_00_32][20210507-103459].png

赵敬斋老人讲述入党故事

  5月9日,在卧龙区车站街道新西南社区十四中家属院,记者见到了91岁的赵敬斋老人。他是一位参加过渡江战役、粤桂边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等多场大战的老兵、老党员。老人至今仍腰杆挺直、思维清晰、口齿清楚。问及往事,记忆犹新,特别是递交入党申请,更让他终生难忘。


  在校读书娃 为理想参军

微信图片_20210509000523.jpg

赵敬斋老人保存的一张在部队时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10509000510.jpg

  赵敬斋老家在镇平县老庄镇,家中姊妹5个,赵敬斋排行老四。父亲不识字,却极力支持他们上学,赵敬斋是村里唯一考上镇平县中的孩子。1948年4月,镇平第二次解放,解放军进入镇平经过村子那天,赵敬斋正好放学回家,从部队中间穿过。


  “记得当时队伍中一名干部模样的人笑着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放学了,他说话非常和善,一点都不凶。”赵敬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时的情景。


  与解放军部队短暂的相遇,赵敬斋还观察到一个细节,战士们抢着替战友背较重的行军物品,看上去团结友善,也不打扰老百姓,根本不像当时国民党宣传的那样。


  1948年10月,赵敬斋的学校来了几名解放军干部,给同学们宣传解放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解放军为什么而战斗。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去参军,要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


  就这样17岁的赵敬斋和一部分同学进入了与镇平毗邻的内乡县天明寺宛西军政干部学校集训待命。


  渡江战役前   他申请入党

IMG_0866.JPG

赵敬斋老人讲述入党经过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赵敬斋被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九师一一七团三营机炮连。连队里仅有5个人识字,赵敬斋就是其中之一,他成了部队里的一名宣传员。


  赵敬斋回忆,当时部队南下奔赴前线时,全靠脚板。他们离开宛西军政干部学校时只穿了一双老棉布鞋,每天行军60公里左右,走到半路鞋子烂了无法再穿,就光着脚跑。为了抢时间,能停下来吃饭的时间只有早上和晚上,中午大家把揣在怀里的冷饭团子拿出来凑合一顿。晚上走累了,休息时大家随便找堆稻草铺地上打个盹儿。身为宣传员,赵敬斋一路上除了打仗,还负责给战士们鼓舞士气。唱歌、拉歌,直到大家唱得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1949年4月中旬,部队走到湖北黄梅县休整。有一天,副连长黄定林和副指导员郝京城给赵敬斋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的故事。十八勇士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让赵敬斋感动。


  “你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怕不怕死?”讲完故事,副指导员郝京城问赵敬斋。


  “我愿意,我不怕流血,不怕死!”赵敬斋的回答非常坚定。他知道,整个连队两百多人,只有几名连队干部才是党员,作为一名宣传员,能入党,对他来说是非常光荣的事。


  两天后,赵敬斋把一份用心写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郝京城。


  “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国劳苦大众,为解放全人类,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72年后,这位老党员还记得自己入党申请书上的内容。


  也是这次,他第一次对共产党员有了初步认识,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几天后部队到达安徽望江,准备渡江。白天有敌人飞机轰炸、机枪扫射,强行渡江会有伤亡,赵敬斋所在的117团选择晚上乘木船偷渡,整个团无一人牺牲顺利到达对岸。


  “当时国民党宣称江防固若金汤,其实一击即溃。”赵敬斋回忆,上了岸后,解放军即打跑了沿江的守敌。


  1949年4月29日,赵敬斋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指导员告诉他,经上级党委批准,他成为全团第一个“火线入党”的预备党员。


  枪林弹雨中   党性迎考验


  接下来的日子,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1949年5月底,赵敬斋所在的部队追敌至丰城县。敌军在仙姑岭留下了3个师的兵力阻击解放军追击,掩护余部向西撤退。解放军到达仙姑岭时,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用大炮轰炸、机枪扫射,赵敬斋所在的机炮连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


  战斗现场,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激战中,一个炮弹打过来,在赵敬斋旁边落下,当时他的右边有三名战友,两名战友当场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满脸是血。在赵敬斋看来,这次他算是有幸捡回一条性命。对于牺牲的两名战友。赵敬斋至今还记得,一个是机枪手杨树礼,河南嵩县人。另一个是排长,姓齐,河北沙河人。当时的情况,他顾不上难过,顾不上害怕。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共产党员是不怕牺牲的。这场战役,解放军虽然有伤亡,但最终还是胜利了,并解放了丰城。


  1949年6月2日,渡江战役历时42天,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宣称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共歼敌43万余人,解放了江南大部分地区。


  当年7月29日,部队在江西省太和县休整时,入党介绍人告诉赵敬斋,预备期结束,他已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


  一生的信念   永远跟党走


  后来又经历了粤桂边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滇南剿匪等战役和战斗的历练与考验,赵敬斋更加坚定一生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1954年底,赵敬斋转业回到南阳。他先后任南阳市二中团委书记、民兵营长、市十四中副校长、南阳成人高等教育辅导学校校长。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众多学生加入了共产党,而他就是入党介绍人。他的学生中,很多成了国家栋梁之材,这是赵敬斋非常自豪的事,他本人也先后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如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赵敬斋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他的话说,共产党员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在家里,这位91岁的老人,还有一个小小的崇拜者,那就是他7岁的重孙子。几天前,孩子还将爷爷的老照片拿到班里给同学们讲。谈起这件事,赵敬斋老人一脸的自豪。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风风雨雨,目睹了党带领人民让国家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赵敬斋感慨万千,他为亲历这伟大时代感到无比幸福。如今赵敬斋老人已是儿孙满堂,但是他认为人老了,心不能老。现在他还时常受邀到学校、社区给学生、党员讲党史,讲他那些刻骨铭心的战斗经历,让大家牢记历史,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永不改变的真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赵敬斋二维码.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