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托起明天希望 ——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绘就教育崛起新画卷
作者:  于晓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南阳实践6


教育优先  托起明天希望

——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绘就教育崛起新画卷

本报记者 于晓霞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

5194所学校遍布城乡,13.7万教职工托举希望,218万学子筑梦未来。如今,行走在南阳大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已成为最亮眼的风景,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宽阔平整的操场上笑声连连,幸福溢满校园。

“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站在未来的高度,南阳市委、市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均衡发展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校园风貌 (2).JPG

 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校园风貌


“去年秋期新校区建成招生,孩子正好赶上了,校园美,桌椅新,离家近,班额又小,一个班50多个学生,老师也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5月8日下午,市民张颖在南阳实验学校汉冶路校区门外接女儿放学,谈及孩子上学,她高兴地说小女儿赶上了好时候,不用像哥哥一样挤在百人大班里读书了。

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如今,这个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017年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利用5年时间建设20所完全学校,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学位12万个。截至目前,8所完全学校已全面招生,在校生30112人;8所完全学校加快建设进度,将于今年秋期全面招生;4所完全学校实现全面开工,2022年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56所(次)中小学,增加校舍面积30多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万多个,群众普遍关注的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入学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全面改薄”促城乡教育均衡。五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29.3亿元,覆盖10个改薄县农村中小学1830所。所有县市区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崭新的教学楼、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室、标准的塑胶跑道、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如今,即使是在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人们也能看到学校美丽的景象。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步伐加快。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两年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4所,新增学位3.09万个。截至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3.65%。

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农村学校全面改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所有这些有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南阳城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让优质的教学资源造福每一个孩子。

 

提质铸魂  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智慧课堂.JPG

现代化的智慧课堂


“住进了新房,感觉心里暖暖的,也更加坚定了在基层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西峡县军马河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汪林侠说起自己的新家,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今年五一,汪林侠搬进了政府新建成的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5平方米的宿舍,卧室、厨房、卫生间、小阳台样样齐全,还配备有办公桌椅、床、衣柜、淋浴、热水器、电磁炉……住宿条件的改善不只留住了乡村教师的人,还把他们的心留在了校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我市着力推进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000余套。2021年,我市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计划改建、新建周转宿舍15154 套,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师以德为先,德乃师之魂。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先后培育出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张玉滚,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郭春鹏,河南最美教师陈俊德、方兴华、方书典、胡金吾等先进典型,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五年招聘教师2万余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蓬勃活力。通过实施“三名工程”,目前全市拥有市级骨干教师12406人、学科带头人2349人、名师 224人,省级骨干1817人、 省级名师235人,中原名师9人,南阳一中校长杨文普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的师资保障。

 

立德树人 培养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南阳市第十五小学少儿足球健将.JPG

市十五小少儿足球健将


乔雨悦、李婧菡、张茹雪、郭盼,是市第二十二中学的七年级学生。

5月3日下午,4名女生相约一起乘公交车去看红色电影。等车期间,她们发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帮助,李婧菡主动买了一个肉夹馍和一瓶矿泉水送给了那位老人;公交车上,一位刚上车的老奶奶因没有老年卡、又没带零钱投币准备下车,“我们帮老奶奶投币吧。”看到这一幕,乔雨悦便从口袋里翻出一枚硬币递给了坐在前边的张茹雪,让她跑过去替老奶奶投了硬币……

 这样暖心的一幕幕,是市第二十二中学多年来加强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市中小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新途径,着力打造“南阳德育”品牌。上好思政课,突出课程育人。深入挖掘地方资源中的德育因素,编写德育校本教材70多类,以课堂为主阵地,上好思政课。丰富德育活动,突出活动育人。组织“清明祭英烈”、“寻访红色足迹”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注重知行合一,突出实践育人。实施“百校万人出校园”,每年组织中心城区近百所中小学校、2万余名师生走出校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年有近1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爱祖国、爱南阳”为主题的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在行走中开阔眼界、历练成长。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浇灌了一片道德的沃土。近年来,我市培养出了首批“新时代好少年”张心茹、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李家帮、王森洋等优秀少年儿童,我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立足新时代,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南阳的孩子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