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南,有一个创业福地叫唐河
本报讯(特约记者丰兴汉)春节前夕,地处豫西南豫鄂两省交界的河南省唐河县“双喜临门”:全县百万人民翘首以盼的澧水大桥建成通车,唐河之上,再现长虹飞渡的壮美景象;与此同时,贯穿唐河产业集聚区泌阳河—八龙河水系联通项目顺利通水,很快将形成唐河近郊湿地的生态景观。
这是唐河持续打造优渥创业环境的得意之笔。
放眼唐河,靠优越的营商环境打造出的投资福地、创业富地迅速崛起——
这里有一份亮眼“成绩单”
回眸“十三五”,对唐河而言,汗水与微笑交织,奋斗与荣誉伴随。先后荣获全国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全省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县、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称号。
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则是唐河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一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0亿元,比2015年净增120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达到3.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是2015年的1.4倍;总财力120亿元,是2015年的2.3倍;总支出137亿元,是2015年的2.7倍,财政管理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经过五年努力,唐河实现了由“十二五”末全市落后位次,到稳居第一方阵的重大跨越,跻身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
尤其在工业强县领域,唐河地位和优势不断彰显、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确立了“一体两翼四大板块”产业发展格局,规上工业企业达134家,税收超千万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南商农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鑫淼砂石短短4年跻身全国建材企业500强,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主导产业更强。围绕智能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利用“一体两翼四大板块”,统筹抓好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初步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投资环境更优。加快产业集聚区调规扩容和管理体制改革,新建标准化厂房近95万平方米,入驻固定资产超千万项目200余个,规上工业企业128家。
——引资成果更大。新签约项目44个,合同引资107.45亿,招商引资连续四年稳居全市第一,全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大会上,唐河作为唯一的先进县市代表作典型发言。
——项目建设更快。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年”活动,66个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91个“四大专班”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举行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彩帛针织、仲燕口罩、德艺林门业等项目再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唐河速度”。
这里有一套创业“连环计”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唐河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降成本、优环境”决策部署,出台惠企政策,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扎实做好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切实将政策落到实处,政策红利不断凸显。
——提质量、创新举,“一联三帮”保企稳业。
下发《唐河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首席服务官、服务员的补充通知》,对各乡镇域内的企业,领导分包企业情况进行摸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和首席服务官、服务员制度。联系服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一对一”帮扶。与企业在转型升级、结枃调整、提升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及时为企业提供项目建设、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有效服务。通过定期联系、沟通信息,听取企业发展情况汇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精准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
唐河全面总结近年来企业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落实服务工业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服务工业企业事项交办挂销号制度、工业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制度、工业企业晾晒制度四项制度,对企业实施“直通车”服务。发改、财政、工信、环保、自然资源局、人社、科技、应急管理局、商务、国税、招商等相关部门对照服务清单,派专人负责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努力营造出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
——落实好“五个一”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坚持落实好一个项目、一名县处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一套班子的“五个一”专班服务制度。对企业服务“五个一”机制中一名责任人调整为从分包单位的科级干部中选取。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负责的工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每个项目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身上,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班子成员齐抓共管,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进行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解决,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强举措、出实招,提升“软实力”。
建立企业家培养体系。建立完善企业家培训机制,按照“上下联动、分级组织分层培训、分批实施”的原则,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系统性地开展培训。组织企业参加中原企业大讲堂、大河企业家论坛、宛商大讲堂等培训活动,促进企业做优做强鼓励引导企业家走出去,参加知名高校企业管理培训、交流合作、项目对接等,通过“充电”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认真筛选申报南阳市“双百”企业家、河南省青年企业家,更好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引进计划和能力提升工程,扶持做强创新龙头企业,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2021年唐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贴息申报。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南阳市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贴息资金,提高政策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全过程筛选指导企业按照要求准备申报资料,联合对申报企业的设备、账单、票据和项目进行核验,经南阳市专家组评审,该县第一批共11家企业入围,第一批共争取创新贴息资金1510万元。占全市争取贴息总额的28%,居全市争取贴息资金第一位。第二批共上报23家企业24个项目,共申报资金总额2753余万元。通过13个企业14个项目。企业个数和申请资金总数均为历年最高,为该县企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树立服务意识,为县中小企业提供良好融资环境。
着力做大做强担保公司,在县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资2亿元,使之成为全市各县区注册资金最大的担保公司,担保公司累计为全县中小企业担保融资16亿元,同时收取的担保费率仅为1% — 1.5%(其中疫情期间担保费率1%,代贫企业担保费率1%),免收保证金,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较大贡献。兴唐投资公司注册资金已达1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还贷续贷周转资金12亿元,为307家企业提供还贷过桥,持续获得金融机构续贷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日之唐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正全力以赴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痛点、难点,继续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各类企业在市场中充满活力,凝聚起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唐河经济社会发展向上向好。
这里有一幅发展“路线图”
唐河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要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动力、释放活力。这是唐河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态势的研判和思考。
基于这种判断,唐河确立了新的发展方略,那就是“四个一”工作布局:即紧盯一个目标,就是高质量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坚持一个统领,就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为统领,为经济发展高质量提供坚强保证;突出一个统揽,就是以乡村振兴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抓好一个统筹,就是统筹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建设。
围绕这种布局,唐河将保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劲势头,放大创新带动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合作模式,大力招引和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加快建成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经济业态。顺应消费数字化、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大力发展夜经济、假日经济和旅游经济,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等业态模式,支持发展家政、育幼、养老、健康、旅游等“幸福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谋求重点突破。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深度谋划包装,主动衔接跟进,为唐河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拓展与绍兴市柯桥区、阿克苏市等友好城市合作,积极打造“飞地经济”产业园,大力承接重点区域产业转移,集中引进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在借势借智借力中快速发展、提升位势。
加速产业培育。一方面,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以农牧专用机械制造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粮油加工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另一方面,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完善“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唐河人正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高质量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推动唐河向南阳的副中心城市迈进,以经济社会发展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的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