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集中流转地生金
本报讯(特约记者申鸿皓通讯员孟令帅)春光无限好,春耕备耕忙,沃野。4月25日,在社旗县兴隆镇温桥村烟叶种植基地,烟农们忙碌其间,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旋耕、施肥、起垄、覆膜,提前为烟苗大田移栽做准备。远远望去,银光闪闪。
“通过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种植,适于机械作业,方便统一管理,省时省心又省力。”作为村里最先尝到土地集中统一流转甜头的种植大户石化兵说,“集中流转地生金,俺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近年来,兴隆镇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土地、产业等资源优势,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有序流转到专业合作社,鼓励产业大户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种植,通过采取互换、入股等方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变为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抗风险能力、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目前,该镇已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家,实现土地流转1.2万亩,建成了烟叶、构树、中药材、蔬菜等4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镇2000余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增收。
“土地租出去后,反而比以前挣得更多了。”村民张群贤说起现在的收入,心里很满意。他介绍,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他在村“两委”的帮助协调下,就在家门口的烟叶、蔬菜基地务工,活儿不很累,收入也稳定,租金按年领,工资当月发,还能领股金,比以前死死守着自己的几亩地强多了。
集中流转,规模经营,让土地变成“绿色工厂”,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推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转型,农业基础条件跟进改善、上档升级,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的多方共赢。而在全县,依托蔬菜、中药材、林果、畜牧等富民产业,越来越多像张群贤这样的农民,已就地变身成为流转土地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参加合作社分“股金”的“三金”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