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岂能当儿戏
评论员 杨青晓
近日,一篇“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不仅引发舆论关注,更砸碎三观,让人惊掉下巴。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竟能堂而皇之地登在期刊上?据了解,引起广泛关注的《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一文刊发在《写真地理》上。论文描述,该校师生通过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将熟鸡蛋变成生鸡蛋,返生后的鸡蛋孵化成雏鸡,并已成功返生40多枚。
对此论文,中科院官方微博回应一个字“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位专家表示“肯定是不可能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位专家则称“简直震碎了他的三观。”
一篇有违科学常识的文章,何以能“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绿灯成功刊出?红星新闻为我们揭开了冰山一角。就在4月27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人招揽《写真地理》的版面生意,“1版2500字符,全包975元,预计本期本月出刊。全包就是连写代发的费用。”但在红星新闻发稿前,对方回复称,接最新通知,该刊暂停收稿,进行整改。
如今,确有那么一小撮人,或沽名钓誉、或故弄玄虚,甚至为博人眼球、赚取噱头,热衷“标新立异”,喜欢“哗众取宠”,毫无底线,甚而走上与科学背道而驰的歧途邪路,为伪科学公然站台,实在败坏学术风气、祸国殃民。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指示,已经深刻回答了“做什么样的科研,怎样做科研”的问题。为谁著书、为谁立说,为谁科研、为谁代言,是每一名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必须弄清的问题。就当下来讲,科研工作者首要的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研工作者只有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聚焦人民创新创造,唯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尴尬,更不会出现让人笑掉大牙的闹剧。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针对“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一事,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已成立工作组,进驻杂志出版单位深入调查。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能深挖彻查,还教育和科研一个清朗空间。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网网评 | 算一算 酒驾成本有多大
下一篇:南阳网网评 | 赏花不“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