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本报评论员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的关键节点,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全市上下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揽“两个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阐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工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各级党委抓“三农”促振兴的政治责任,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粮食产量稳定保持在140亿斤左右,为粮食安全作出了南阳贡献;农业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规模全国领先,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全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村改革走深走实,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显著改善,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三农”工作在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支撑更加有力。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立足当下发展,“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粮食安全是买不来的”,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在逆风逆水的环境中挺直腰杆、赢得主动。南阳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级党委、政府对此要心中有数,既算经济账、眼前账,也算政治账、长远账,坚决扛稳粮食生产责任。
科技创新 提质增效。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生产也要迈向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特别是现在,“汗水农业”正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群众消费需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面对新形势,我们不能固守老办法、走老路子,而要把新发展理念自觉贯穿始终,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实施“三千四特”工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且要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优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发展,激发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改革,是破解难题、推进城乡振兴的“先头利器”。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合理利用“三块地”、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大村集体经济规模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突出南阳特色,强化制度设计,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技”要素制约,把制约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堵点转化为潜力点,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上积极探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纵使前路有千沟万壑、千难万险,只要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一定能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为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