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题:《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新野县“跨省通办”力促政务服务更优化
本报记者段平 通讯员朱今豪 徐书辉
“我在湖北省襄阳市开的网购实体店注册成功啦!”近日,新野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一位年轻女老板拿着刚刚注册好的营业执照打电话向家人报喜。自“跨省通办”工作开展以来,新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登记“一网办、零见面”,开展“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为民服务服务措施。今年以来,湖北襄阳市、河南新野县两地跨省互办证照208家。
该县与襄阳市襄州区行政审批局深入探讨地域审批差异化问题解决方案,按照“先易后难、高频优先、兼顾实际”的原则,挑选一批与群众切身利益契合度高、办理频度高、具备“跨省通办”条件的服务事项,在两地同时开展“跨省通办”,梳理编制办事指南线上线下同时发放,实现异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建立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该县政府办、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和襄阳市襄州区政府办、行政审批局等单位就两地“跨省通办”工作签约。首批签约涵盖了工商登记、异地就医结算、社会保险等5大类8项政务服务业务。在两地开展跨省通办业务过程中,坚持全程网办、快递代收、异地办理。该县市场监管局在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专人负责做好对接,确保快速办理、准确无误。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新野、襄州两地政务服务部门按照“应上尽上”原则,“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尽量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实现申请人“单点登录、全国漫游、无感切换”。拓展“异地代收代办”业务,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在不改变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设置“跨省通办”窗口,明确专人授权,负责事项的咨询、收件、审查、结果送达。畅通邮政寄递渠道,两地建立邮递收件和管理机制,审批部门确需收取原件存档、不便异地打证事项,采用“邮政跑、快递跑”取代“群众跑”。
新野县“跨省通办”工作的有效实施,切实满足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办事需求,减轻了群众的办事负担,使该县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助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营商环境。
(日报)栏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新野县“跨省通办”力促政务服务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