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红色讲堂:“红军瓢”——朱全生家的“传家宝”
作者:  全媒体记者赵洋 王方方

方城县红色讲堂:“红军瓢”——朱全生家的“传家宝”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赵洋 王方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厉行,423日,南阳市方城县红色讲堂如约而至。讲堂上,嘉宾讲述了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前几位红军战士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一个小故事,使听众深刻感受到了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

“故事还要从一个葫芦瓢说起,那是87年前……”随着讲述嘉宾方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怀卿的娓娓道来,几位普通红军战士朴实的形象在听众脑海中逐渐清晰:

19341125日傍晚,红二十五军刚刚进入方城县,在小史店镇过山庙村修整。当时,由于青壮劳力都进山里躲了起来,村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只有四五岁的朱全生(现年92岁)在母亲的带领下,迎来了几位红军女战士。看着带着武器的“不速之客”,年幼的朱全生吓得哇哇哭了起来。这时,一位女战士哄着他说:“全生,我叫你母亲大姐,我就是你的姑姑啊!”红军战士们还帮着挑水扫地,一来二去,朱全生和“姑姑”熟络了起来,坐在姑姑腿上听起了革命故事。

第二天一早,朱全生醒来时,红军战士已经离去。朱全生的母亲告诉他,红军姑姑走的时候,家里只有多半瓢的黄豆可以当做口粮,母亲将黄豆炒熟后装在布袋子里面,要送给几位女红军战士,但她们坚决不收。在母亲的坚持下,女战士终于含泪收下黄豆,并向母亲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说:“等有一天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看你们!”在红军女战士走后,朱全生的母亲在原来装黄豆的瓢里发现了战士留下的钱。第二天,红二十五军打响了鏖战独树镇的战斗。而在此之后,朱全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几位“红军姑姑”,这只葫芦瓢也成了朱全生家的“传家宝”。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从方城县红色讲堂飘向全县社会各界,在全县上下掀起迅速投身学习党史的热潮,踏寻红色足迹,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