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生俊东 通讯员 梁浩杰 刘少杰)新野县党史学习教育不等不靠,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构建“四学”体系。
办好读书班 领导干部带头学
坚持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新野县组织“学党史 悟思想”读书班,以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鼓舞干劲,凝聚力量,奋力谱写‘三个新野’建设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为主题,分为报告会、专题研讨两种形式进行,读书班成员在认真研读“四史”等重点书目的基础上,集中收听收看国防大学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金一南教授讲党史视频《初心 使命 信仰》、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视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集中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有关篇目,读书班成员围绕学习党史开展研讨交流,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样板”,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用好“周二学习大讲堂” 创新载体跟进学
创新学习载体,把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周二学习大讲堂”,按照打造“提升政治站位、提高理论素养的进修讲台,锤炼业务本领、展示工作风采的练兵擂台,强化思想碰撞、促进知行合一的交流平台”的工作标准,突出“学理论(党史) 比业务 谈思想”,采取单位主要领导主持,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和先进典型轮流作为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人员讨论发言,单位主要领导总结,县处级领导干部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点评等方式进行。落实每周党史学习教育计划,“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学习内容涉及党史和前沿理论知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权威解读,从县到村上下联动,“规定动作不走样”,逐步形成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模式,一人讲多人议模式,到党史馆、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观摩、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模式,针对某一问题座谈、漫谈、研讨模式,畅谈感悟、交流体会模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构筑讲、听、思、议、论新型学习教育模式, 真正做到学习理论(党史)抓精髓、钻研业务比用心、畅谈思想重交流。
运用红色资源 突出主题现场学
以红色遗迹、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党员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为重点,组织开展“学党史、悟思想、祭英烈”“追寻红色记忆、感悟使命担当”“清明祭英烈”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体验式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唱国歌、祭扫烈士公墓、敬献花篮、重温入党(团)誓词、参观纪念馆、听革命传统教育课等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接受思想洗礼,找准精神坐标,凝聚前进动力。县委办组织党员干部到新野县委诞生地参观学习,近距离观看历史展板、文献资料、聆听现场讲解,追根溯源,砥砺奋进;县委宣传部赴革命圣地接受洗礼,在小米饭里咀嚼理想,在南瓜汤中品味信仰,在撰写心得体会中强化党性修养,在交流谈心中教学相长;新甸铺镇组织党员干部到县党史馆、县优秀企业和白河1号橡胶坝参观学习,深刻感受党的波澜壮阔、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发展管理经验、落实践行生态发展理念。据统计,全县10万余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各界群众到红色基地接受红色宣传教育。
精心组织宣讲团 搞好融合宣讲学
新野组建7支专家宣讲团,基层组建128支百姓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广场、进村部礼堂、进田间地头,采取不同形式,搞好融合结合,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力求将党史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把党史宣讲植入“三会一课”,打造“一刻钟”宣讲品牌,用一刻钟“微语言”微宣讲的方式带领广大干群回顾历史、凝聚伟力;把党史宣讲植入参观学习环节,在全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设立“初心讲堂”,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史宣讲植入“两节一会”(新野第六届桃花节·郁金香节暨第三届纺织服装博览会),每周在人流量集中时段开展“两节一会百姓话场”活动,通过讲好党的故事,展示新野变化,宣传时代强音;把党史宣讲植入乡村振兴,邀请老党员、道德模范、致富能手、优秀志愿团队等先进典型现身说法,通过“大白话”反映“大主题”,传播党的声音,倡树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党文尉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镇平: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转型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