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六字工作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特约记者 陈新刚
方城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运用“建、学、讲、造、用、走”六字工作法,推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效、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抓好一个“建”字,构建高效运转的活动机构。县委抽调80余名精干力量,组建综合协调、文字材料、舆论宣传、联络指导、实践活动5个专项工作组和8个巡回指导组,做好全县党史学习教育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实行每周例会制、刷脸考勤制、组长带班制、成员坐班制、巡回指导制,保证活动办和巡回指导组高效运转,督导有力。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成立相应机构,层层传导压力。
贯穿一个“学”字,学深悟透党史主题主线。将学习贯穿党史教育全过程,组织党员干部搞好自主学习、加强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互学、结合实际深学,研读规定篇目,撰写心得体会;举办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专题研讨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全县中心和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促进学习成果转化。
突出一个“讲”字,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采取领导干部宣讲、专家教授宣讲、百姓宣讲团宣讲、网络远程教育宣讲等线上线下形式,开展“百人千场党课”宣讲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所包乡镇、村(社区)和企业联系点带头宣讲;邀请省、市专家教授到方城作报告宣讲;组建由领导干部宣讲员、“五老”宣讲员、青年理论骨干宣讲员、基层“草根”宣讲员、先进典型宣讲员、各类特色宣讲员等170余人组成的“百姓宣讲团”,巡回全县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宣讲;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网络党史教育宣讲,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
强化一个“造”字,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在方城消息、方城广播电视台、方城网、“云上方城”APP客户端等县属媒体开设“学习党史守初心 凝聚力量开新局”“红色讲座”“主播读金句”等专题专栏,同时加强对上宣传报道,累计发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稿件300余篇;组织县新华书店发放党史学习教育教材1.5万余册,依托县广电演播中心开办“红色讲堂”;成立了由本县作家、记者和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方城红色特别连,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红军血战独树镇》、音乐快板《鏖战独树镇》、歌曲《红岗》、诗歌《红色守望》,拍摄了纪录片《鏖战独树镇》,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着重一个“用”字,用好身边红色资源。充分发挥方城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到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沿着当年红三军“小长征”和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的重要路段,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让长征途经路成为长征宣传路、精神传承路、红色旅游路、乡村振兴路;在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
突出一个“走”字,深走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实行县乡领导干部每周一次项目建设现场办公、每月一次招商引资考察和每月一次深入基层接访“三个一”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8.5亿元,开工项目30个;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6个,合同金额128.1亿元;接访群众92批125人,其中现场处理62批84人,化解30批41人。开展全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累计整改养殖污染问题221个,制定128个矿山排查点修复治理方案,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54起,落实行政拘留12人次。开展“文明城市大家建 榜样示范我为先”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城市交通秩序、卫生秩序、市场秩序整治,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文明素质。举办了方城县七峰山第五届连翘花节、方城县第五届牡丹花节暨万亩花海旅游节,以节为媒唱响乡村旅游,助力文旅强县,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省方城县委宣传部 陈新刚)
邮政编码:473200
手机号码:137820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