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实施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建设市中医院新院…… “一区、一市、一城”打造全球中医圣地
作者:  田华冉

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实施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建设市中医院新院……

“一区、一市、一城”打造全球中医圣地

 

本报记者 田华冉 特约记者 崔松涛 /

 

2021年,我市中医药工作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南阳中医药资源优势,以“一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一城(张仲景健康城)”建设为载体,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变,助力南阳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建设。这是记者从416日召开的2021年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把握形势,在“一区”建设中抢抓中医药发展新机遇

 

南阳作为全国14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有基础、有优势在中医药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有更多的作为。

今年,在试验区建设中,我市将强力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主要目标是建设“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健康养生之都”。市委政府今年要实施三大中医药工程,是在南阳试验区建设中打造中医药教育、文化、医疗高地的重要支撑,即: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实施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张仲景国医大新址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占地3000亩,一期1000亩,计划今年开工,明年开始招生。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张仲景国医大“四合一”项目,依托张仲景国医大,规划设立南阳中医药研究院;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建设,今年上半年开工,建成后作为张仲景国医大学附属医院。以医圣祠为核心,建设医圣祠文化园暨张仲景博物院,打造集文物保护、典籍收藏、文化展览、学术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中医圣地、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今年要加快建设步伐,3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对标提升,以“一市”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启动第一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及早打好基础,对标完善提升,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推进中西医结合,各西医医院要接纳中医,发展中医,开展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建设“仲景苑”,强化临床科室和病区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今年,我市将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逐步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加大“西学中”培训覆盖面,分批次对医院临床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把好入门关和培训合格关,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扩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今年,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和张仲景医院要创成“三甲”中医院,市中医院要确保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内乡中医院要启动创“二甲”,卧龙中医院要启动创二级中医院。我市将择优支持建设2家县级三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至少30%要建成“南阳市示范中医馆”。同时,今年要再建成一批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所(室)。要组建紧密型的中医医联体、医共体和中医专科联盟,促进人才、技术下沉基层。要实施“名医堂”工程,以优势中医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

今年,我市还将启动首届“南阳市基层名中医”评选活动,把县级以下的优秀基层中医和民间中医选拔出来,广泛宣传,打造名医辈出的新局面。要继续推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省“仲景工程”和省“369人才工程”,做好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结业考核和第一批青苗人才验收工作,培养第二批33名青苗人才;加强基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做好中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安置工作;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基层专业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各县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项目管理,在资金支持、学术建设、学习进修、拜师跟师等方面给予支持,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好人才学习环境。做好仲景书院第三期招生工作,创新仲景书院发展模式,发挥好结业学员的作用。

强化中医专科和科研建设。今年,全市要再建成23个省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35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市中医院要全力推进市中医院儿科、骨伤科两个国家重点专科和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如期完成各项指标。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一节一坛一会”是南阳中医药的品牌节会。今年上半年要筹办好第四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丰富大会内容,把艾产业大会办成推进南阳艾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下半年要筹办好第十五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第九届仲景论坛,突出主题,提高影响力。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六进行动;办好仲景大讲堂,提高群众参与度,让群众得实惠。要推进中医药非遗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民间传统疗法,开展中医世家评定工作。要加大仲景文化推介宣传力度,建设一批“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产城联动,以“一城”建设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仲景健康城核心布局是“1+3+N”,“1”即南阳市中心城区,“3”即圣祠文化园、张仲景健康养生园、张仲景健康产业园三个核心园区,“N”即培育发展N个龙头企业、建设N个中医药特色小镇、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中药材物流基地等中医药支撑项目。今年张仲景健康城计划实施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9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9亿元。

继续推进三个园区建设。紫山张仲景健康养生园两个项目均要上半年开工建设。鸭河张仲景健康养生园,今年要完成9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张仲景健康产业园今年要完成园区产业规划,抓紧土地调规,为项目用地提供保障。

除三园外,列入张仲景健康城的重点项目还有南阳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心医院北京路院区)、唐河县人民医院分院、桐柏映山红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示范园区、社旗县城乡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方城县10万亩裕丹参产业园、豫西南(内乡)中药材物流基地等支点项目。项目所在单位和县区要建立台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年底接受市专项办考核。各县区其他项目作为支点项目,也要一并抓好。

打造现代中药产业优势走廊。今年的目标是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至190万亩,建成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57家,“定制药园”23家。要巩固艾草产业,打造世界艾乡,加快制定艾草相关地方标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市场管理,加快社旗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卧龙综保区艾草出口加工产业园建设,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打响知名品牌,研发生产精深高端产品,开发旅游产品,推进艾草日化产品、灸疗养生保健服务进宾馆、进旅游景区。要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在高新区规划建设开放性的现代中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要培育发展本土中药企业,实施宛西制药配方颗粒项目,以及福森药业技术提升项目和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宛东药业、仲景佰信、内乡全宇、镇平利欣等中药生产企业,支持河南文医堂、河南芝元堂、河南华牧等新兴中药企业发展壮大。

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中医药健康产业是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全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各县区要建设12个中医药特色小镇,今年要全部规划到位,具备条件的先行开工。联合文旅部门,携手打造2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推进社旗、南召、唐河、西峡等有条件的县区建设田园综合体+中医药的健康旅游基地。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支持社会中医馆建设,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实施一批医养结合项目,建设一批中医药医养结合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