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践行南水北调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评论:践行南水北调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田文阳

  2020年11月23日下午,随着贵州省正式宣布该省的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可以预见的是,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乡村振兴将随之全面展开。南阳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处于十分特殊和重要的位置,也是最早提炼和宣传南水北调精神的地区,总结弘扬南水北调精神是我市十四五时期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把南水北调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动力,值得研究和思考。
  
  一、秉承服务群众的拼搏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领导干部们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农村干部中,更应该广泛开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基层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基层党员干部终身践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党员干部要用一生呵护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担当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我们的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永远不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奉献小我,践行使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下沉基层,多与群众深入交流,了解老百姓的冷暖、困难,切实把老百姓的困难和诉求放在心上,不断增强与群众的感情,真真正正走进群众心里,与群众一起吃苦、一起干,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二、坚持干事创业的使命担当精神。农业兴则国家稳,农民富则国家强。因此,党员干部要主动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工作中也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见贤思齐,引领垂范,聚民力,汇民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如此方不负期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只有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才能打破常规,走上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康庄大道。新的时代到来,机遇难得,但改革路上没有一蹴而就、一番风顺的。有时为了能有长远的发展,不得不得罪人、说狠话,一时的困难,并不代表目标达不成。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是一系列的惠农利民政策,抓住了、利用了,就可能有大发展,错过了,可能就陷入被动,发展受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真正地“敢想、敢干、敢担当”,以十足的信心和努力利用好机遇期,真正为乡村的振兴谋条好路子。
  
  三、遵循发展规律的科学求实精神。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发展有基础、有条件,广大农村老百姓有强烈愿望,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具备,但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尊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客观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一哄而上,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有序有效组织实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注重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农村文化建设等,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带动和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四、保持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党员干部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劲,主动跳出历史的周期律,把握住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辟出最适宜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是我国的独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实行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水北调精神这一新时代国家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南阳儿女更应当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评论员 田文阳)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