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画入梦来:遇见醉美潦河坡采风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山水如画入梦来:遇见醉美潦河坡采风
作者:  王晓建

       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有山又有水的地方,一定是既有高山之刚强秀美,又有湖海之灵动广阔,正所谓灵秀山水楚楚动人也。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一份偶然的机缘巧合,一条宽阔平坦的灵秀大道,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从喧嚣的闹市引向这个灵秀幽静的所在,这个叫做“潦河坡”的地方。


01.jpg

  起点在南阳龙升工业园区的灵秀大道,它的另一端是一个叫“古庄渔村”的村子。一行人漫步在这里,头顶绿树成荫,脚下芳草萋萋,小桥流水,亭榭楼台,蜿蜒的小径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眼前的一方方鱼塘,远处辽阔的水面,一叶扁舟在远方若隐若现,白鹭、黑鹳、野鸭子等众多水鸟在水面上嬉戏打闹,忽而一飞冲天,忽而在小岛上悠闲漫步。一时间我竟有些恍惚,眼前的风景让我生出时空差异,仿佛自己已置身于某个江南小镇。图片

02.jpg

  一条山间公路蜿蜒曲折,忽而行进在谷底,忽而攀爬在山半腰,距离潦河坡街约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观山之巅,这里是卧龙峡风景区的核心地带,也是卧龙区的制高点,海拔398米,站在山顶,可以远眺著名的南阳九架孤山,观山之名即因此而来。不远处是另一座山峰,曰对紫山,因其与九架孤山之紫山相对而立得名。卧龙峡风景区内油松、栗树等各种树木枝叶繁茂,凉风习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群鸟啾啾,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春色与山风携着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扑鼻而来,人亦欣欣。鸟儿们似乎知道我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石路自眼前脚下一直蜿蜒向前,遁迹树林,不知去处。入眼皆绿,栗树、油松、黄楝树、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青苔的绿,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仿佛也变青翠了,心里一时松软沉醉,被远处水流的哗然与眼前鲜亮的树叶撩拨的浮想联翩。一条山间小溪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穿梭而行,水势时缓时急,在峡谷间自然形成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水潭。掬得满满一捧山泉,晶莹剔透,心中忽生浅浅的欢喜。水自指缝间溜走,须臾手中空空如也,思绪遂穿越时空。两千年前,吴汉大将军回乡省亲时,是否就徜徉于此,看阴晴圆缺,看云卷云舒。天晴的日子,寻一块石头跏趺而坐,读读经书,听听风语,抚慰身心。山不算高,水也不深,大自然的造化却让这里的山和水完美融合,一幅绝佳的山水风景浑然天成。卧龙峡若不施粉黛的女子,似待字闺中的新嫁娘,静等天赐良缘。图片


  悬天楼是潦河坡的又一处人文景点,初听名字我就浮想联翩,企图在脑海里幻化出它的样子,是一座造型别致的阁楼?还是人们信口开河?及至来到它的面前,听着向导风趣的介绍,我不得不佩服上天造物之神奇,只见数块巨石散布在山顶,其中一块巨石重约数十吨,成扁平的不规则形,巨石的一端附着于山顶,它的绝大部分却朝南悬空,巨石的下方仅有一块三角形石头支撑着它巨大的身量,而那块三角形石头又仅用一个角立于另一块巨石上,让观景的我看的是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巨石就会滚落山底,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向导介绍,两千年前,王莽撵刘秀至此,刘秀是又热又累,随手将一块巨石支撑起来,搭建起一方遮风避雨的空间(大约能容纳6—7人),悬空楼的传说从此流传千古,被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就在这一堆看似非常随意的堆在这里的石头中,一块貌似猴子的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只有在石堆的东边观察,一个调皮的猴子形象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再一次发出由衷的感叹。乱石堆中,随处可见远古时期先民遗留的岩画,那些排列有序的凹槽,虽历经沧海桑田,但依然清晰可辨,它是记录了祖先们的生活轨迹?还是先祖想要告诉我们的某些自然密码?


03.jpg

  在悬天楼的制高点上往南方眺望,一大一小两个山头呈“一”字排列,宛若一对父子,镇守戍边;又或者是一对母女,相携相依。同行的赵晓雨文友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说那就是潦河坡境内著名的“大棒山”和“小棒山”。关于这两座山的名字,相传在两座山里分别珍藏着一大一小两根“金棒”,作为镇山之宝护佑着一方平安。听了他的介绍,一行文友好奇心勃发,此“金棒”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何关系?悬天楼上的石猴是否隐居于此的孙悟空?和《西游记》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在他的悉心安排下,我们驱车直奔大棒山。跟潦河坡境内的许多山峰一样,大棒山海拔不算太高,大约300多米的样子,同属伏牛山余脉,五垛山的支脉。山虽不高,但来自伏牛山名门的气势却隐隐若现,让走遍名山大川的你不敢小觑它们。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久坐办公室身居闹市的人们来说,这个高度的攀爬挺好,既开阔了视野满足了好奇心,却又不至于太累,甚至体力不支而空留遗憾。脚下是遍地的大块麻古石,稀薄的碎土里黄百草郁郁葱葱,黄花苗、茅草根等天然中草药散落其间。各种奇形怪状的巨石散漫的伫立在山坡上,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径,似珍珠点缀于苍茫翠绿之间。有的如神龟仰望天空,注视着千年不变的一轮明月;有的像神仙俯视大地,守护着芸芸众生。麻古石上各种形态的多肉顽强的生长着,若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到,这些被都市人们视若珍宝的家养植物,它们的生存环境是如此的随意,这片贫瘠的土地竟然可以成为它们的乐园。或者它们就和世代在这里生活的潦河坡人民一样,一样的坚强勇敢、吃苦耐劳,一样的从亘古洪荒延续至今,生生不息。


04.jpg


  与大棒山毗邻而居的是玉皇顶,那里就是镇平县地界了。天不知其大,地不知其大,山不知其大,人只一点,何其小也,何其渺也。向西北方向远望,南召五垛山和镇平五垛山隐约可见,甚至连那雄踞五垛山顶的祖师宫也能看见大致轮廓。向东南方眺望,卧龙区彭李坑水库和镇平太公湖清晰可见,如一对玉镜光彩夺目。潦河坡境内最耀眼的明珠“天鹅湖”(打磨石岩水库)和杨树岗水库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大棒山的正东方。观山、对紫山、悬天楼、羊山、磨山、塔子山若隐若现,小棒山依偎在大棒山的脚下不离不弃。在阳光的晕照下,南阳城区的高楼大厦宛若仙境,潦河坡境内的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将农田和村庄划成一个又一个方块。山脚下的村庄里,鸡鸣狗吠,三两个老人安详地坐在太阳地里晒暖,偶有几个小孩子在追逐打闹,惊飞了几只胆小的鸡鸭,“咯答、咯答”“呱呱、呱呱”的叫声传到山顶,好一幅满满烟火气息的山居生活图呀!

05.jpg

  潦河坡不光山美水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而且人文底蕴厚重,在二十八宿里位居第二的吴汉大将军,曾官至大司马,应该相当于如今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他的老家就在潦河坡。在那个风云际会的乱世,他智勇双全,曾为刘秀光复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曾感其神武,赞曰:举一国之军,堪当吴汉一人之威望!足以证明,当时的吴汉早已英名冠天下了。吴汉去世后就葬在他的老家潦河坡镇吴老庄老虎岭下,那里山清水秀,松柏掩映之下“吴汉墓”“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等汉白玉石碑庄严地矗立在那里,吴氏族人认亲祭祖的过程亦被刻录在石碑上。微风吹过,已历经千年风霜的松柏“沙沙”作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将军当年的辉煌。如今的吴汉墓已成为“吴汉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方圆数百亩“国储林”环绕其左右,将军长眠之地显得越发幽静肃穆,前来拜谒的人们络绎不绝。


  潦河坡境内有东潦河、西潦河、泗水河、石碾河四条大河,常年水量丰沛,如四条玉带飘扬在潦河坡的土地上,打磨石岩水库、杨树岗水库像两颗珍珠点缀其间。丰盈的水量,纵横交错的水系,滋养着106平方公里土地以及2.5万潦河坡人民,水稻种植、渔业养殖、林果种植、花卉培育、生态旅游等产业应运而生,十里桃花园、万亩石榴园在这明媚的春日宛如人间仙境,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卧龙峡、书山南麓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古庄渔村、天鹅湖生态观光项目,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和远山交相辉映,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本地出产的无籽软石榴、拳菜、香菇、各种野生鱼成为游客们的新宠。潦河坡镇的“农游一体化”富民项目有声有色,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有序推进,勤劳的潦河坡人民正在奏响时代发展的华章。


  可能天下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但既有山的秀美,又兼具水之灵动的地方却不多。这里的山不像那些所谓的名山大川那般巍峨,那般高调,却始终保持着特有的质朴内敛。这里的水也没有南方的水那般刻意,那般拘谨,却一直那么地恬淡随意,一如勤劳朴实的潦河坡人民。


  一时倒羡慕起那些近山而居依水而生的潦河坡人了,得以亲近这一方天地尤物。


  作者简介:王晓建,男,河南省方城县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奔流文学院第十三期作家研修班结业。有作品见于《躬耕》《散文选刊》《南阳晚报》《河南法制报》《池州日报》《劳动时报》《河南石油报》《毕节日报》等省市级报刊杂志,散文《小城飘来楝花香》入围首届“羡林杯生态散文奖”,有文章被《二月河先生纪念文萃》收录。


编辑:顾清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坡上河山:作家采风遇见醉美潦河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