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晚报)小小薯尖菜鼓起钱袋袋
小小薯尖菜 鼓起钱袋袋
本报记者陈琼
通讯员袁泽景
往昔小小薯尖菜,现在做成了大产业。4月15日,记者在宛城区茶庵乡袁黄庄果蔬产业园内看到,菜农们将一筐筐鲜嫩的薯尖菜装运上车,它们将销往南阳市区及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
薯尖菜是空心菜与红薯梗进行嫁接后的新品种,具有耐旱耐贫、再生能力强、易种易管易收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抗癌作用,被蔬菜专家称为“蔬菜皇后”,现在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走上市民的日常餐桌。
从2018年开始,茶庵乡从中科院引进薯尖菜,并率先在袁黄庄果蔬产业园区试种成功,现在已在园区内连片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种植1820座,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
“产业园内的薯尖菜已大批量上市,薯尖菜不出地头批发价至少14元/公斤,超市、量贩内卖到了20元/公斤,还供不应求。薯尖菜每7天就可采摘一次,年均亩效益2万元左右,比种其他菜的效益高很多倍。”袁黄庄村党支部书记袁祖印说。
目前,该园区已有150多户菜农加入村薯尖菜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农户家的钱袋子鼓得足足的。预计到今年底,该产业园可带动薯尖菜连片种植2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