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独山——
两篇日记,记录游独山的前尘往事
蒋同学日记一页
“三月三,上独山。”今年4月14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也是独山景色最美、人气最旺的日子。因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南阳人都有登独山赶庙会的习惯。当日,就有不少南阳人在抖音或朋友圈晒出了独山庙会的盛况。
当然,旧时的南阳人也不例外。比如一位蒋姓中学生,就在78年前的日记里记载了自己三月三到独山踏青赶庙会的情景,只是当年正逢战时,又有饥馑,读来令人唏嘘。
当年的独山庙会影响很大
独山在南阳中心城区北3公里处。《南阳府志》载∶独山,古称豫山,汉献帝初年(公元189年)建豫山禅寺。农历三月初三的独山庙会由来已久,是由民众自发形成的传统民间文化盛会,融民间艺术、休闲娱乐、物资交流、信仰朝拜、郊外踏青、登山赏花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庙会。
旧时,独山庙会的会期几天?庙会上的见闻有哪些?在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珍藏着两册上世纪40年代南阳一蒋姓同学的日记,从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南阳人游独山的那些往事。
这两册日记记录了自1943年3月至1944年4月共计一年有余的内容,采用毛笔竖式写就。其中,1943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的日记以“独山游行记”为题记写。
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当年独山庙会的影响很大,所以“学校特放假一日,让师生个别到独山去”。而踏青地的选择并不是只有独山一处,“同学们有到独山的,有到卧龙岗的,亦有到靳岗的”。看来,民国时期南阳的“旅游景点”以这三处为重点。
饥馑年代生活困顿令人唏嘘
“(一些同学)早餐后便纷纷出发了。冯君、高君和我因缺少资金,不敢前往,故俟午餐后才出发。”蒋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
为了节约一顿饭钱,蒋同学等午餐后才出发,这是有原因的。据皇粮国税博物馆馆长谢总喆介绍,1942年至1944年,河南及中原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南阳灾情甚重,民众生活困顿。如蒋同学在日记里记录:朝山人较往昔少了许多,牛车、买卖也“大有减色”,乞丐却增加了许多,较往年多了好几倍,乞丐向游人抢夺馒头之事到处都能看见。他在日记里说,南阳城内的省立八小、公安学校都组织有募捐队,募集捐款救助难民,募捐队散布在进独山的要塞之处,每遇到香客就开始游说,让他们出钱救灾荒,虽然“结果成绩很好”,但蒋同学看到这种民不聊生之景象,游兴顿减,下午2时就回学校了。
南阳民众在困苦中度过一年,至1944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蒋同学的日记里再次记写了独山庙会。从这两篇日记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独山传统庙会的会期自三月初一开始至三月初三结束,共计三天;虽然缺吃少穿,但独山庙会在彼时南阳民众的心目中是件大事。而蒋同学这种以亲身经历记录的事实,对研究独山庙会文化、南阳地方民俗及社会现象等,有着重要的文献参考意义。(全媒体记者 王平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讲好南阳扶贫故事” 短视频大赛邀你网上投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