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做客本报党媒访谈厅,唱响法治声音——
践行法治 全力守护社会平安
全媒体记者 李萍
平安是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社会平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往往是检验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标准。4月10日下午,刚刚参加完南阳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孟宪英,市人大代表、内乡县人民法院院长成延洲,市人大代表、卧龙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保平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畅谈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以法治力量增进人民福祉、护航南阳经济社会发展。
贡献南阳智慧,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如何使市域社会治理迈上新的大台阶,进一步深入推动法治南阳、平安南阳建设,嘉宾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孟宪英说,我市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全国试点市。为此,市委制定了《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四梁”即以社会化为基本模式、法治化为根本保障、智能化为重要支撑、专业化为实现路径,“八柱”即实施党建引领、风险防控、社会协同、行业同治、强基固本、智慧治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八大计划”。为了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力争出彩,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贡献“南阳智慧”,我市还提出了“抓重点、破难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围绕“抓重点”,将着力做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八项工作,实施命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涉法涉诉信访等专项攻坚行动,办好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推进智安小区建设等十件民生实事。围绕“破难点”,我们把解决长期制约工作开展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作为突破方向,把近年来多发频发、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作为重点治理对象,组织人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寻找务实管用的解决办法,消除这些顽瘴痼疾。围绕“育亮点”,今年出台了市域社会治理的“筑安”和“同创”两个计划,以此来打通纵横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南阳特色、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谈起基层法院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工作中的担当与作为,成延洲说,2020年,全市法院勇于担当,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举措部署、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惩严重暴力犯罪,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多发性侵财、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涉民生领域犯罪,全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同时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健全与公安、检察、监察机关的沟通协调制度,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严肃惩治贪污受贿及渎职行为,进一步优化了全市的政治生态。
倾力服务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事业,如何围绕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对此,孙保平和成延洲分别结合实际工作作出了解答。
孙保平说,南阳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两级院坚持检察长带头接访、直接办理信访案件,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常态,以真诚服务取信于民;依法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对确有困难的案件当事人“应救尽救”,缓解群众困境,延伸办案效果,传递司法温情;“一乡一检一员”涉农检察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服务了广大农村和农民利益。2021年,卧龙区检察院将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示检察新作为,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企业发展,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卧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要在保障民生福祉中办好检察为民新实事,继续深化十大民生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对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
谈及我市法院系统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经验与做法,成延洲说,2020年,法院系统坚决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积极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推动优化投资环境、保障新兴区域中心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务实为民,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优质服务回应民需,以务实举措维护民权,以高效执行兑现民利,以绿色审判守护民盼,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基层法院院长,2021年,我将带领我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各项决议,忠诚履职,实干担当,努力为南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人大代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孟宪英(右二),市人大代表、内乡县人民法院院长成延洲(右一),市人大代表、卧龙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保平(右三)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