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阳)
小山托古寺 “讲”醒迷路人
——唐河县黑龙镇普化讲寺揽胜
本报记者 张雪
距唐河县城南25公里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小山原名发山,现为白玉山,山顶有一寺庙,为普化讲寺。普化讲寺历史悠久,总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有山脚、山腰、山顶五座综合性庙宇数十座古建筑,是豫西南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文化旅游圣地。
普化讲寺始建于元末,鼎盛于明清,几经风雨沧桑,几度毁坏重修,历经几百年悠悠岁月,依然鼎立于世。普化寺原名为白玉寺,明朝时改为普化寺,直到1940年改为普化讲寺。据寺里住持讲,传说元末顺帝夜梦白玉放光,派使访至山顶,一巨玉曾放光三昼夜,与帝梦相符。帝传旨敕名白玉山,山顶建白玉禅寺。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文曾于此山避难并削发为僧同,因头发埋于此地,故此山也称发山。随后白玉禅寺改名为普化禅寺。
后几毁几建,经过重修扩建,普化讲寺依山傍势,气势恢宏。寺里建有塔院、下院“直心庵”、中院“接引阁”、念佛堂、天王殿、观音殿、客堂、钟鼓楼及寮房数十间。古建筑斗角飞檐、雕梁画栋,甚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院内古树岑天,鸟语花香,漫步其中,聆听着暮鼓晨钟,令人流连忘返。
普化讲寺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每年农历的三月三了,自元末建寺以来,每逢农历的三月初三,各地的香客游人便早早地赶到寺庙,燃一炷香,以祈求来年平安喜乐、幸福安康。还有来踏春游玩,欣赏春景。寺庙周边有商贩云集,吆喝之声此起彼伏。耍猴戏、砍大刀、唱戏曲、打腰鼓等民间文艺纷纷登台献艺。整个庙会期间人头攒动、比肩继踵,热闹非凡。
该寺最独特之处在于其“讲”,寺内多处挂有抑恶扬善的诗词和格言,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等。这种把佛家劝善弃恶的思想与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互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做法,受到游客们的广泛赞誉。一位来此踏春游玩的游客在谈到这点时说:“这种把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相结合,相映生辉,是一种创新,尤其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