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 |
传统美德润心田
啸 堃
父亲邢彦林已经过世20余年,我看到《南阳晚报》“家风故事”栏目,总觉得应该为父亲写点文字,权当是一种纪念。
父亲出生于1922年,在四个兄妹中排行第三。他最大的优点是肚子里故事多,做事勤快,乐于助人。他还会一手捏骨的绝活,哪个人崴了脚,扭了脖子,他捏两下调理一番就好。村里大人、小孩都喜欢他,经常在吃饭聚集场所或晚上乘凉的时候围坐在他周围,听他巧解生活难事,讲民间故事。我幼年时常听着他的故事入眠,至今能复述的已经不多,他讲的《王华买爹》《杨六郎出征》等让我终生难忘。
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很有远见,即使节衣缩食也要让大姐、大哥、二姐与我上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家庭经济困难,写字本都是反复用,用了正面用反面,一支铅笔用到手无法握着为止。我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大姐考上了县师范学校,我也考上武汉的一所大学,着实遂了他的心愿,一段时间他还常引以为豪。
父亲同样具有中华民族崇尚节约的传统美德,他能将各种资源利用到极致,各种废旧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放,物尽其用。比如:将各种螺丝钉、螺丝帽、铁钉按大小分别装入小盒,需要时拿来就用。他一生淡泊宁静,安贫乐道,常说“是饭充饥,是衣挡寒”。他注意节约每一粒粮食,常说“浪费米面可耻”。节约粮食,重要的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幸福快乐是一种感觉,与内心相连。父亲以宽广胸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他用生活的点滴经验讲解道理,告诉我吃甘蔗从梢吃起越吃越甜,人生也如此,日子由穷到富,才会产生更多的幸福感。他还教育我们做人要实在,不能走旁门邪道。父亲就是有仁爱之心的人,关心别人胜过自己。
这些年来,我心中始终不能忘却的,就是父亲淡泊宁静、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做事四平八稳、助人为乐的秉性,崇尚节约、辛勤劳作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走遍南阳 | 悠久历史陈堰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