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综述)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  陈琼

栏目:“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陈琼

过关卡口,车辆自动识别……4月5日,在卧龙综合保税区,货车司机赵师傅不到30秒便办完了通关手续。如今,提前办好手续,到关卡口就能“秒”通关,赵师傅连呼“太方便、太暖心了!”

企业点赞的背后,是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予以推进的生动缩影。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简政放权、优化流程,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健全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最大的降成本来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流程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

深化改革

在“简”字上做文章

多个部门办理业务,如今只需“一窗办”;拿一堆证明材料办事,现在只要一张身份证……随着我市“放管服”改革的推陈铺开,不用多头跑、来回跑,企业的怨声少了;结果立等可取,群众的笑声多了。

不久前,南阳市豪跃实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经过两个多小时等待,拿到了刚刚打印出来的营业执照和免费刻制的公章,喜上眉梢,连连感慨企业开办的便捷。

在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企业开办一窗通”综合窗口,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拿着证件、材料在“一网通”网上服务平台填写申请表格,进行数据提交,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刻制等相关业务办理。

记者又来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区,发现开标大厅只有招标人、监督人等在场,电子大屏幕上正在直播交易过程,与以往熙熙攘攘的开标现场相比,显得格外“静悄悄”。这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出的“开标不见面”模式的真实写照。

“原来需要到交易中心开标现场参与的开标仪式,现在完全通过网络参与,同时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去打印纸质标书,真正方便了群众办事。”南阳市建发工程有限公司经营部副经理王小虎说。

当前,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出新举措,南阳群众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办公安、民政、社保、教育、公积金等255项民生事项。

简政放权有没有效果,不能只看数字上取消、下放了多少,关键要看群众和企业办起事来是不是程序更明白、手续更简单、沟通更顺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痛点”“堵点”,我市把放权、便民、让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出发点,把该取消的审批取消、能简化的证明简化、可共享的信息共享、能压缩的环节压缩,把能下放的权力下放到离群众和企业最近的地方,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引入外部动能,为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机制

在“新”字上求突破

种好梧桐树,诚引凤凰栖。我市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

市委、市政府印发《南阳市2019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成立高规格的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做好改革的统筹协调、指导落实。

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印发《南阳市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挂钩的“三挂钩”政策,意在以评促改,以改促优,调动各级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性。

2020年12月22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动员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认清问题、清醒忧患,明确目标、细化举措,担当尽责、狠抓落实,以营商环境的大提升推动南阳大城市建设提速增效,吹响了刀刃向内、拉高标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

各地区、各部门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启改善营商环境的探索和实践——

卧龙区以优化企业服务和强化权力监督两个方面为抓手,结合政府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围绕全区重点项目联审联批,走出了一条“领办帮办代办”的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模式新路子。

南阳海关频出改革举措,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南阳制造”乘风破浪逆势出海提供强劲动力。提高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比例,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2020年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将在2017年基础上压缩50%。

全市205个乡镇(街道)、4201个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打造并投入运行,初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深入推进“不见面”“马上办”,市县两级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5824项,行政许可类即办件事项2018项。大力实施“互联网+监管”,全市共编制实施清单7778个,监管事项主项7061项,覆盖率84.02%。企业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解决了企业难点问题,大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助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当好“店小二”

在“优”字上见实效

“订单能顺利完成,多亏了街道的贴心服务。”回忆起去年5月份街道负责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南阳联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华林依旧充满感激。

原来,该公司主要生产光学镜片,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经营不受影响,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针对公司招工难、流动资金不够的难题,卧龙区卧龙岗街道负责人现场帮忙协商解决,为企业顺利生产保驾护航。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已有企业留得住、能成长,外部企业敢进入、能发展。

亮新招、出实招,我市各部门纷纷争当“金牌店小二”,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产业集聚区领导干部及涉企部门单位干部下沉企业、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共有 1658 名干部联系 2305 家企业,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1366项,有力地支持了相关企业的经营发展。

南阳税务机关把所有办税服务厅、自助办税终端、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子税务局全面纳入政务服务评价体系,接受纳税人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全面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如今,148个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提前达到国务院规定标准;持续推广全程网上办、自助终端办,办税时间更“短”,较之以前减少纳税时间近60个小时。去年,全市有400万户次纳税人已通过网上办理申报缴纳税费业务,其中“即办类”业务335万户次,占网上办税业务总量的94%以上。

南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不断拓宽企业用气的服务事项,管道燃气申请,1个工作日内办结;预约维修、安检,1个工作日内提供上门服务;保证连续供气超过99.9%,每项承诺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跨境贸易,我市出台一系列措施,向一线城市派驻务工创业招商引智服务联络组。进出口通关时长不断压减;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高效的权益保护。

目前,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1万余户,其中企业2.8万户,全市累计存量市场主体58.8万余户,其中企业13.8万余户,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特别是去年疫情影响下,新增企业数量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8.8%。

日积跬步,终至千里。日益改善的营商环境,必将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fe4df0c61fb9eeff4de3aee3e9cd076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