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雨后初晴,“缘聚碱都,情系安棚,乡村振兴中源行”主题活动在桐柏县拉开帷幕。
据了解,此次活动正是桐柏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企业助力、产业支撑”模式来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开展的实践。参加活动的人员通过入乡村、进企业、看项目,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脱贫不是终点,脱贫之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才是新起点。桐柏县积极引导乡镇、工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携手并肩”,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建引领让乡村振兴“活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在村子发展致富的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桐柏县坚持把党建元素融入到脱贫攻坚中,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续推进全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该县以党建为“抓手”,打破传统党建条块分割的模式,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采取“支部+支部”、“党委+支部”、“党委+党委”等方式组建非建制性党组织,把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凝聚起来,形成一个个战斗堡垒,为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新动能。该县安棚镇党委书记李忠谦告诉记者,“全域党建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今年,安棚镇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对李湾村生态茶园进行了扩大改造,李湾村党员和村民在党建引领作用下,主动把自己的山地、林地让出来种茶树,为建造万亩茶园夯实基础。”
龙头企业让乡村振兴“强起来”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新的舞台……”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涛说。2020年1月17日,该公司的产业扶贫香菇种植基地亮相央视农业频道。据悉,该公司积极响应桐柏县“百企帮百村”的号召,投资300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直接带动1000户贫困户年增收150万元以上。
该公司位于桐柏县化工产业集聚区内,公司经过多年的科学经营,经济效益稳步向好。该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转化成产业工人,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脱贫户尹正强,今年43岁,原来在家务农,农闲时去附近工厂和商店打点零工来赚点收入,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后经人介绍到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不仅为家里增加了收入,还当上了生产队长。据了解,该公司每年可安排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名,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辐射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明显。
桐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亚松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开始后,桐柏县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全县105家企业结对帮扶100个行政村,引导企业结合实际,找准村企双方“共振点”,搭建村企帮扶平台。组织引导各类企业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结对帮扶10个示范点,培育100个致富带头人。参扶企业通过引项目、传技术、供信息、拓市场、带就业等方式,积极在贫困村实施项目扶贫,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全县形成了产业带动型、公益捐助型、技能培训型等多种精准扶贫模式,2000余户贫困户通过“百企帮百村”活动,实现长期稳定致富。
产业支撑让乡村振兴“壮起来”
行走在安棚镇及附近区域,看得最多的,还是茶园、食用菌种植大棚、艾草园等特色种植基地。
“我们李湾村山青水秀,产出的茶叶不愁销路,我感到最自豪的事就是能依靠党的好政策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李湾村党支书李新磊说。“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3万余亩,涉及15个乡镇的104个村,开采面积7.9万亩,茶叶年产量2450吨,产值6.3亿元,50000余人从事茶叶生产,建成了‘万亩连片、千亩展示、百里茶乡’的优势产业带,成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该县茶叶局局长仵峰介绍。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扶贫产业发展作为拔穷根、摘穷帽的治本之策,牢牢抓住产业增收这个关键核心,结合桐柏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立了“远抓茶近抓艾,香菇龙虾致富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破解扶贫产业发展难题,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茶产业发展上,注册成立茶叶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60余家,14家企业获得茶产业有机认证证书23个,有机茶园认证面积2万余亩;艾草种植面积累计达5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17个乡镇(集聚区),185个村种植艾草,形成集中连片200亩以上艾草基地34个;建成食用菌基地8个,香菇种植规模达3000万袋,从事食用菌经营农户达到4000余户;通过“虾稻共养”模式,发展小龙虾养殖6.2万余亩,带动3300余户贫困户增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产业好比是乡村发展的‘牛鼻子’,抓住它,乡村振兴就大有希望。”桐柏县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辑:轩雪麟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昔日“雁南飞”如今“凤还巢” ——镇平县“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