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记者走访发现—— 鲜花寄哀思 文明祭祀渐入人心
清明将至,记者走访发现——
鲜花寄哀思 文明祭祀渐入人心
本报讯(记者于欢)又是一年清明时,文明祭祀念故人。在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记者走访时看到,鲜花祭祀、黄丝带寄哀思等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渐成风尚。此外,我市相关部门联合发出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科学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尚。
3月28日上午,在城区多家鲜花店,记者看到,商家在显著位置推荐祭祀用的黄白菊花、康乃馨。“过去买鲜花祭祀的很少,这两年越来越多了。用鲜花祭拜,既文明又清洁。”中州路上一家鲜花店老板说,除了菊花外,白色百合、马蹄莲、白色玫瑰等也成为祭祀备选花,市民往往搭配成花篮去祭奠。
记者在通往几大公墓的沿途看到,鲜花摊点前人声鼎沸。在独山公墓附近,选购了一束白菊花的黄女士说:”现在禁止放炮,这几年都是买束菊花缅怀亲人,低碳环保、文明祭祀,感觉挺好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十四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网上祭奠英烈活动,缅怀英烈。此新颖活动得到众多家长好评点赞。
此外,为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清明祭祀氛围,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目标,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发出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市民自觉摒弃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及冥物等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积极开展“鲜花换祭品、新规移旧俗”活动,倡导采取举办家庭追思会、敬献鲜花、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绿色祭扫、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另外,市民政局推出云祭扫公众号,群众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南阳市民政云祭扫”公众号在线寄托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