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 走遍南阳)风情万种“重阳湖”
作者:  陈琼

揽胜九九重阳文化故里——

风情万种“重阳湖”

通讯员华中强

从西峡县城沿312国道向西25公里,就是中国九九重阳文化的起源地、孕育地和优质传承地——重阳古镇,这里有河南省最大的中型水库之一——重阳水库,它的前身就是流淌着许多动人故事和传说的、很有灵气的天然湖泊——重阳湖,其前世今生都可谓美轮美奂,风情万种。

重阳水库烟波浩渺,一望无际,风景秀丽,美不胜收;重阳湖历史悠久,风物繁盛,至今,当地的老人们依然如此称谓。据老人们讲,重阳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湖水冬暖夏凉,清冽甘醇,在千里冰封的寒冬,这重阳湖仍是暖气洋洋,热浪冲天。重阳湖边的崖壁上还留有一个大约100余平方米的岩洞(岩洞现在依然存在),叫“佛爷洞”,相传,是仙人们在重阳湖里沐浴后临时休息的地方。

重阳湖四周土地肥沃,水草肥美。一代一代的人们在湖边生产、生活,耕读稼穑,繁衍生息。他们在风调雨顺的环境中,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清光绪三年,重阳这一带遭遇百年不见的罕见旱情,附近的好多地方山野旱得断了青、田地旱得裂了缝,老百姓饥饿难耐,树皮、树根都被剥尽吃光,其死残相目不忍睹,而重阳湖周边的人们硬是靠着湖水和湖水滋养的草木度过了饥荒,从而避免了一场万劫不复的人类灾难。

今年94岁的寺沟村孔相有老人讲,他爷爷的爷爷曾说过:多少年来,无论天气多么干旱,这重阳湖水从未干过,而且湖面也没有太大的落差;老辈人还传,如果什么时候这湖面上出现了一道彩虹,将意味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的到来。

重阳水库起建于1958年,经过内乡、邓州、淅川、西峡四县人民20多年(分两个阶段:1958年开始铺河底;1973年又正式建库,直到建成。)战天斗地的努力,车拉人担,于1985建成蓄水。水库库区面积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58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379.2米,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9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7万亩,防洪保地1万亩,沿河改地8000亩。重阳水库位于长江流域丹江水系老鹳河支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为一体的中型水库。近几年来,随着南水北调输水工程的贯通使用,位于其中线水源涵养区位置的重阳水库,生态植被良好,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游览区。明净的水面,碧绿的树林,如诗如画的天然画卷,尽显古重阳湖不尽的灵性。

重阳水库的景观有大坝、泄洪洞、闸门、溢洪道等,其中大坝最是蔚为壮观。整个重阳水库大坝为人力堆砌而成,为粘土心墙砂壳坝,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背水坡为草皮护坡,防浪墙为浆砌石挡墙,坝顶为混凝土道路。参吴淞口高程坝顶高程380.7米,高37.7米,长573米,顶宽6米,汽车可沿公路直驶其上,是南阳市第一高坝。

站立坝顶,放眼眺望,远山近水,河川村落,尽收眼底。绿茵滴翠,山花吐艳,阵阵浓香,沁人心脾,游人可散座游玩,也可舒躺观景,尽享大自然之美。水边的苍松翠柏和郁郁葱葱的林木倒映在湖面,组成了一幅巨大、绝妙的天然山水画面。深秋菊花盛开的季节,湖里边映出金菊朵朵,宛如一盆繁茂的菊花在水中怒放,可谓名副其实的“菊花潭”。

2007年,沪陕高速公路重阳水库大桥建成通车,使充满无限情趣的“重阳湖”,更增添了几分壮观与浩气,“一桥飞驾南北”,仿佛一道壮丽的彩虹升起在浩瀚、幽静、迷人的湖面上,给本来美景如画的重阳水库风景区平添了几多壮美、几多灵性、几多诗意!这不,就正好应了一句古老的传说:重阳湖上出现了一道“彩虹”,重阳镇,乃至西峡这一带,迎来了今天经济、文化的繁荣的景象。

重阳水库库区范围宽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的、人文的,不仅有明目繁多的野生鱼类、水鸟在那里繁衍生息、游乐嬉戏,还有宽阔洁净的石壁坝坡、碧波清幽的柳林港汊、绿树掩映的山脚石岩,以及古老的、充满了神奇色彩和神秘传说的佛爷洞。

春暖花开的此时,游人们三五成群,喜欢垂钓的,潇洒地垂下钓钩,钓起了无限的憧憬、欢乐和希冀!

微信图片_20210325112724.png

重阳水库

微信图片_20210325112733.png

重阳水库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