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枣园镇:发扬林模精神 实现生态振兴
本报讯(特约记者刘理政 通讯员王崇 侯洋)“上世纪50年代,白明哲同志发扬吃苦耐劳的作风,吃住在山上,带领群众在先主山、土谷山、踢脚山上栽种树木6000余亩……”3月11日,镇平县枣园镇“全国特级林业劳模”白明哲的先进事迹报告,在全镇上下产生了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标林业劳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白明哲1953年到1956年期间在政府支持下,与村民齐心协心,克服种种困难,在先主山等处绿化荒山、植树造林6000余亩。1956年被河南省评为特级劳动模范,1957年获得全国特级林业劳动模范称号,曾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切接见。
枣园镇大力弘扬白明哲同志精神,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一路一景、一村一策,先后选取生态基础条件较好的陈岗、周岗、辛营等村打造生态村,在19个村各选取一条主要通村道路打造示范路,新栽或补齐空档断带,确保林带完整。同时注重栽植质量,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在新造廊道林建设上,采取公司栽植、政府补贴、合作收益的模式,吸引合作社参与种植,树木的收益由所在村集体和林山合作社分成,形成“谁投资、谁受益、共管护”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示范村造林上,采取群众供地栽植、政府供树补贴、村“两委”监管担责的模式,群众把“林荒地、自留地”提供出来,政府结合群众意愿统一购树交由群众栽植。同时,政府与村“两委”、村“两委”与群众签订管护协议,五年后林木收益由村集体与群众分成,在五年内达到看护标准和效果的,每亩每年补贴200元看护费。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管护机制的落实,严格兑现奖惩和收益分配,保护好各方的积极性。通过几年努力,使枣园镇达到环境优美、生态家居的目标。”枣园镇党委书记刘柯兵说道。目前,该镇植树造林工作有效开展,全镇建设通道造林420亩,网格造林200亩,打造生态村4个,围村造林450亩,荒山造林2400亩,并都纳入了国储林项目,初步建成了先主山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