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统一”让医保“一碗水”端平
作者:  陈东

“六统一”让医保“一碗水”端平


今年我市将加大医保领域改革力度,做实市级统筹、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工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东 王涵 通讯员王学哲)3月10日,记者从全市医疗保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医疗保障系统将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深化招标采购和医药价格改革、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等一系列贴心、暖心的举措,让参保群众得实惠、就医更便捷。


2020年,我市医保工作成绩喜人:全市职工参保达到79.26万人,城乡居民参保达到842.2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百分之百参保;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入66.7亿元,医保基金收入的增长对群众基本医保待遇水平的提升给予有力支撑;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1620人次,跨省异地就医19680人次,其中跨省直接结算5647人次,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报销。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医疗保障系统将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做实市级统筹,以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为突破口,狠抓医保精细化管理。


今年6月30日前,我市将按照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的标准,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基本政策、待遇标准、基金管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信息系统“六统一”。特别是在统一待遇标准方面,我市将严格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执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执行统一的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等待遇及支付标准;执行统一的生育保险待遇及支付标准;执行统一的异地就医备案政策。


通俗讲,实施市级统筹就是打破各县区的医保壁垒,全市所有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分别享受就医政策待遇一样,筹资标准一样,经办流程一样、医疗资源一样……让参保居民享受公平的待遇,实现“一碗水”端平。


同时,全市医保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重点改革,优化医保服务,减轻患者负担,让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深化招标采购和医药价格改革。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落实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基础上,分类分步推进市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加强与药监、卫健部门的协调协作,对集采药品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进行全链条监管,确保降价不降质量、不减疗效;建立招采落地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测,把集中采购执行情况纳入医保飞行检查和稽核范围,确保集采政策第一时间落地、惠及群众。


抓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打通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经办体系建设一体化。积极探索“互联网+”医保服务,推行医保经办服务“不见面、网上办、掌上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公共服务。


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在医保基金实施总额预算管理基础上,全面开展按病种(DIP)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结合我市实际,积极遴选病种,逐步扩大按病种支付范围,引导定点医疗机构由被动控费向主动控费转变,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持续拓宽异地就医备案渠道,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加快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行零星报销线上办理。


加大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应用力度。6月底医保电子凭证激活总量占比50%,两定机构接入数量达到100%,年底前激活实现全覆盖,电子凭证扫码结算率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