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春日暖阳照在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梅溪河上,漫步两岸步道,耳边鸟儿欢唱,水中鱼儿游弋,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岁月静好的模样让人心醉。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臭气熏天,尤其是夏天,垃圾遍地,蚊蝇乱飞,两岸居民苦不堪言。而今,通过实施污染治理、水源保障、水系连通、景观提升“四大工程”,蜿蜒72.8公里的8条城市内河发生了华丽蝶变,让南阳这个内陆城市一朝唱响“满城绿色半城水”的华美乐章。
而这得益于南阳强力实施四水同治给老百姓带来的生态红利。2019年年初,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南阳吹响四水同治集结号,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全新的南阳路径,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和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筑牢生态屏障。
奏响四水同治大合唱自2019年以来,四水同治在南阳
大地上如火如荼铺开,唱响了一曲曲治水兴水的生态赞歌,而这离不开南阳高规格的作战“司令部”。
据南阳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四水同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动员大会,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推进四水同治落地生根。
市领导分包十大重点项目,县(市)区主要领导任首席服务官,建立由发改、财政、水利等13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月通报、季公示、半年考评、年终考核”和现场会推进、奖补先进等措施,同时将四水同治工作纳入全市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绩效考核,自上而下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在天蓝水碧的邓州湍河国家湿地公园,始终有一抹党建红格外亮眼,志愿者们胸佩党徽,臂戴“党员巡河”袖章,一边捡拾纸屑,一边向市民宣传河道环保知识。这是南阳市将河长制工作与全域党建深度融合、共绘绿水青山新蓝图的一个缩影。为落实河长制,南阳探索出“党政负责制、部门协作制、行业网格制、绩效评价制,治乱法制化、治理系统化、监管信息化、参与全民化”的“四制四化”工作模式,河长制工作实现了从“有名”“有实”到“有为”三级跳。
让人印象颇为深刻的,还有南阳去年年底举办的“绿水”擂台赛,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登台打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报四水同治工作成效,通过立擂、摆擂、攻擂、守擂,形成了明争暗赛、比学赶超的治水兴水新局面。
荣誉总是格外偏爱那些敢想、敢拼的人。2020年12月南阳市在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四制四化”落实河长制工作被评为2020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构建生态南阳大格局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渠首所在地和淮河发源地,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建设生态南阳,确保粮食安全,是南阳的使命与荣光。
一张蓝图绘到底,绘就生态南阳的幸福底色。南阳始终把统筹谋划、系统治理贯穿四水同治全过程,按照切实可行、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多规合一的原则,科学谋划四水同治“双十双百双千”项目库,超前谋划“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完成中心城区水系建设和景观提升规划,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擘画了水利蓝图。目前,全市完成289条重点河流和392座水库管理范围划定,为有效开展河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南阳人的骨子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生态大格局更是贯穿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条金线。该市统筹大水利、大农业、大生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生态修复、水系连通、河道治理为重点,构建以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及中线干渠、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大格局,丹江口库区及淮河源头生态与水质保护、国储林、沿河通道林、水源涵养林、河湖湿地、水土保持建设全面展开,逐渐勾勒出南阳四水同治的清晰轮廓。
通过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污染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等有效措施,协同发力,坚持治水先治污,消化存量、遏制增量,累计投入资金308亿元,建成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29座,日处理能力93万立方米,建成中心城区30万吨污水处理厂三期及中水回用工程,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水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生态造林361万亩,完成汇水区9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
统筹南阳水利大发展
四水同治绝非“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将憧憬化为现实,南阳以实施重大项目为抓手,统筹水利大发展。2019年以来,全市共谋划四水同治项目247个,总投资352亿元,在建和完工项目236个,完成投资195亿元。中心城区新城区月季园、高铁片区水系建设、老城区内河治理,为打造“满城绿色半城水”新南阳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以及成功举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方城县“三河一廊”、社旗县潘赵河、唐河县桐河、西峡县鹳河等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相继开工,唐白河干流防洪治理、虎山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稳步实施,完成南召县、唐河县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方城县新裕水厂、邓州市赵集水厂、唐河县三水厂等供水项目。去年疫情期间,南阳市统筹疫情防控和水利发展,市、区联动成功争取卧龙区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南阳作为分会场参加了全省四水同治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掀起水利建设高潮,为“六稳”“六保”做出了积极贡献。
助力美丽乡村大振兴
荷塘月色,河岸蛙鸣,这个曾经是游子梦中的乡愁,在南阳广大农村照进了现实。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南阳把坑塘整治作为突破口,2019年率先对全市500立方米以上的2万多座坑塘实施综合治理,先后召开现场会12次,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治理后的坑塘集灌溉、养殖、防汛、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农村一处处宜人景观,更成为发展特色产业的“聚宝盆”。小坑塘撬动大民生,南阳“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入选2019全国29例基层治水经验。
作为农业大市,南阳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持续推进鸭河口、老龙潭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161万亩。加快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投资35亿元,改厕88.3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资18.5亿元,确保了2133个行政村324.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唐河、邓州等县市积极谋划优质水进农村项目,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今的南阳大地,河湖水系星罗棋布,清流碧波点缀城区,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水闸大坝拦蓄洪水……在全省四水同治的洪流中,南阳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作为弄潮儿,在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激流中奔跑跳跃,演绎着“水润四季、波澜不惊”的动人诗篇,绘就“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的崭新画卷。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