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盲人李喜柱:双手变慧眼 编织新生活
全媒体记者方旭 通讯员余淼 杜小坡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六,唐河县大河屯镇马庄寨村李喜柱的家,李喜柱正在修理一辆电动两轮车,院内挂着一串串红红的辣椒,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
今年41岁的李喜柱,是一位残疾人,3岁因一场大病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留下行走不便的后遗症。16岁因为意外,导致双眼视网膜脱落,两眼逐渐全部失明。但就是这样一位不断被命运折磨的残疾人,却靠着一双灵敏的耳朵、一双勤劳的双手,在当地部门的帮助下,自学了电动自行车的修理技术。如今,十里八乡的群众们,都愿意把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送过来让他修理。
在李喜柱学习修理技术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辛酸和泪水。因为看不见工具和零件,他就不分白昼,不停地对零件进行拆解、组装。冬季,冰冷的工具和零件把他的双手划出一道道伤痕;夏季,无数的蚊虫将他叮咬得面无全肤。就是靠着惊人的意志力,他通过几年的时间,逐渐掌握了熟练的修车技术。
2020年12月25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中国扶贫》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河南省唐河县扶贫办推荐的优秀案例——“最美人物”李喜柱,经层层筛选评审,从全国六大扶贫领域的近2000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
在生活中,李喜柱对待生活积极乐观,乐善助人。他自学弹吉他、拉二胡、吹葫芦丝、唱歌,凭借着自己的梦想和意志创造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附近村民在这里修车,李喜柱从来不乱收费,遇到老年人修车,能少收费就少收费。无论是附近村民还是过往群众,给电动车充气从不收费。李喜柱还主动联系大河屯镇党委政府,强烈要求参加志智双扶宣讲团,现身说法,号召大家“不当懒汉当硬汉”,弘扬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影响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
谈及明年的新生活,李喜柱充满信心地说,修车技术使他摆脱了贫困。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用机械也在不断增多。他准备在当地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再学会农机维修,掌握更多的技术,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