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陈向阳
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开始实施。毫无疑问,这是让惩戒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无惩戒就无教育,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正像幼树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野生状态。教师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适度惩戒,是一种负责任、完整的教育过程,既是正常的教育活动,更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
一直以来,教育惩戒都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因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各种矛盾冲突,很多教师“因噎废食”,担心一时的“意气用事”,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肯定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明确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惩戒有了内容的限定性、规范的可操作性、程序的合法性,旨在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广大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的难题,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句话,惩戒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从这个原点出发,惩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家长从这个认识出发,才能做到支持配合;学校从这个立场出发,才能有效支持、监督教师正当惩戒,同时鼓励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惩戒要从爱出发回归于爱。教育中师者对学生的爱与关怀,构成了教育最美的图画,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才不会对学生的犯错置之不理,更不会以冷漠、暴力行为对学生施加惩罚。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教师能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一名学生,也能在惩戒中让学生体悟到教师对他们的善意,也才能让家长正确看待教师的惩戒。
教育惩戒虽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切口,却关系人才培养的大战略。因此,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既要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爱,也要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规则》明确了惩戒的内涵,厘清了惩戒的边界,划定了教师行为红线,不但有利于教师“按章操作”,还能让“熊孩子”不再肆无忌惮,内心敬畏警醒。
教育只有立足于善意的爱和关怀,教师才能拿稳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师德尊严与文明教学两种价值之间也才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界对《规则》的实施都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