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老教师的幸福生活
全媒体记者 周若愚
“我97了。”赵国政笑眯眯地说。老人生于1925年,老辈人习惯算虚岁。
赵国政家住唐河,是一位从教近半个世纪的离休老教师。年近百岁,赵国政仍思路清晰, 走路不用人搀扶,读《南阳晚报》看《老人春秋》不需戴眼镜,洗脸、刷牙、吃饭、穿衣全部自己来。子女们说,前些年老人还有心衰的毛病,这两年,体检指标竟变好了。
常有人询问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心人还把他的作息和饮食记录下来:早上7:00起床,先喝杯白开水。早饭稀米糁、萝卜白菜豆腐、两个水煮蛋、一块馍,上午在自家小院里转转,看看书报。中午吃稀饭或芝麻叶面条,菜是烂熟的荤菜,再配一块馍;下午4点喝点蛋白粉和奶粉;晚上6点左右简单吃几口稀饭,饭后歇息个把小时上床睡觉。
饭菜不过是中原人家的寻常饮食。按老人的说法,“我子女孝顺,每天都觉得幸福”,才是健康长寿的原因。
赵国政育有二女一子,他和儿子一家生活在唐河县城。俗话说,儿好不如媳好,老人最常夸的就是儿媳杨庆新,“我这吃喝穿戴,家里家外,全靠庆新。”
晨起的一杯水,是儿媳倒好的;一日三餐、干净衣物,是儿媳准备的;亲友来看望,是儿媳为他做“翻译”--这几年老人听力有些衰退。儿子工作忙,三两天不见面是常事,但只要杨庆新,晚上回来稍晚一点,老人就惦记、念叨,一过时间,就忍不住打电话询问。
面对老人的夸奖,杨庆新在一旁直说:两个姐姐都孝顺,自己只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多尽了些本分罢了。杨庆新是国网唐河县供电公司员工,曾获公司和县总工会多项荣誉,去年,根据有关政策,年满48岁的杨庆新选择离岗回家。就在此前的2019年,她还荣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岗时,杨庆新曾被公司评为“好媳妇”,离岗后,她照顾老人更尽心了。日常生活中,因为家里还有个上学的孩子,常常需要做两样饭菜;加上老人身边离不开人,她从没像同龄人那样出门旅游过。别人认为她不容易,杨庆新却说,老人自理能力强,且性格平和,通情达理,待自己像亲闺女一样,自己照顾老人从来不觉得辛苦。
赵国政1947年从信阳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源潭小学、唐河三小、太和小学、源潭二中等学校任教,曾获县优秀教师称号,离休后,又被返聘回校,直到1994年孙女出生后,他才离开学校专职照顾孙女。杨庆新回忆说,当时她和丈夫工作忙,女儿的生活、学习全由老人负责,女儿学业有成,考入南开大学攻读本科、后又到广西读研,老人的功劳最大。在杨庆新看来,老人这一辈子才是真不容易,幼时家中生活困苦,参加工作后被错划为右派,吃了不少苦头,又为子孙的成长尽心尽力,值得晚辈敬重、孝顺。
在杨庆新和丈夫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对爷爷非常尊敬,在家常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端茶送水。
赵国政从教47年,堪称桃李满天下,逢年过节,都会有学生来看望,今年春节,又有二三十个学生到家探望。当着这些五六十岁学生的面,老人忍不住又夸起自己的儿媳来。学生在为老师晚年幸福生活高兴的同时,纷纷说:两好合一好,您和儿媳人品都好,才会有这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风传承。
图片说明:1.赵国政老师的获奖证书 全媒体记者 王林晓 摄
2.照料老人生活 全媒体记者 王林晓 摄
3.赵国政老师在读南阳晚报 全媒体记者 王林晓 摄